關于立春的知識或內容
發布時間:2025-07-09閱讀(6)
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于每年公歷2月3-5日交節。 立春的歷史淵源:立春為廿四節氣之首,廿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秦漢以前,南北各地風俗文化不同,一些地方歲首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歷元月朔日,而是干支歷廿四節氣的立春。立春歲首對于傳統農耕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重大的拜神祭祖、祈歲納福、驅邪禳災、除舊布新、迎新春等慶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時段舉行,這一系列的節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后世歲首節慶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