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美食介紹
發布時間:2025-07-09閱讀(10)
清明節美食有青團、艾粄、馓子、暖菇包、子推饃等。1、青團:江南地區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青團的飲食習俗。青團是用一種叫做漿麥草的植物用工具搗爛之后擠壓出汁液,把汁液與糯米粉揉捏成團做成的。中間包上紅豆沙制成的餡料,放在蒸籠中蒸熟,出鍋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層菜油即可食用。2、艾粄: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過的艾草瀝干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后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3、馓子:在清明節的時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習俗,馓子是一種油炸食品,雖然南方和北方都會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卻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為主料,制作精巧細致,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麥面做為主料,制作大方灑脫。4、暖菇包:泰寧一帶的人在清明節的時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飲食習俗。暖菇包是由一種當地人稱為暖菇草制作而成,暖菇草的學名叫做鼠曲草,又叫做佛耳草。而暖菇包這種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邊制作的時候用的是新鮮采摘的暖菇草,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圓形的,而北邊制作暖菇包的時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餃子,月牙形。5、子推饃:在清明節的時候有吃子推饃的飲食習俗,是用來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質。子推饃的外形像古代將領的頭盔,一個有半斤到一斤重,又叫做老饃饃,子推饃的中間包著紅棗或者雞蛋,頂端的四面則貼著面花,面花也就是面做的小饃,可以捏成各種形狀。食用子推饃還有一些規定,不同形狀的子推饃不同的人食用,像圓形的子推饃是只能男性食用,條形的梭子饃是已婚婦女食用的,而未婚女性則是食用抓髻饃,兒童則是食用不同形狀的面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6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