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無皮無刺的魚怎么吃市面上這20種常見魚
發(fā)布時間:2025-07-10閱讀(6)
俗話說“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豐富的口感以及多樣的做法(紅燒,剁椒,蔥油,清蒸,燒烤,糖醋等),也讓魚肉成為了我們隔三岔五就特別想吃的美食。
魚肉不僅鮮美,且具有獨特的營養(yǎng)優(yōu)勢,給大家盤點幾種常見的家常魚:營養(yǎng)、口感上有何區(qū)別,吃法上又有何講究呢?
1.鯽魚鯽魚營養(yǎng)豐富,脂肪含量低,每100g鯽魚肉里的蛋白質(zhì)含量還能達(dá)到20g,而且鯽魚肉質(zhì)細(xì)嫩、肉味鮮美,是一種不錯的食用魚類。

鯽魚紅燒、干燒、清蒸、做湯均可,但尤以燉湯最為普遍。這里要提一下我們常見的吃法——鯽魚豆腐湯。豆腐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而魚肉中不僅富含蛋氨酸,其氨基酸組成也比較適合人體需要,二者搭配能促進(jìn)人體對蛋白質(zhì)的吸收。
想要熬出漂亮的奶白色,鯽魚要用油煎透,而且燉湯一定要用白開水,大火滾煮,熬制的時間不能太短,至少20分鐘,大火煮小火燉。鹽要最后放,這樣才不會破壞魚肉的營養(yǎng)和口感。

北方常說“黃流未凍鯉魚肥”,廣東也有著“春鳊,秋鯉,夏三黎”的說法,秋天是鯉魚在一年當(dāng)中最為肥美的時期。
鯉魚含有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及多種微量元素,脂肪含量僅4%,每150克魚肉中,優(yōu)質(zhì)蛋白26.4克,ω3 脂肪酸,1056 毫克,相當(dāng)于每天推薦攝入量的79%。
鯉魚肉質(zhì)比較粗,刺屬于一般多,吃的時候要當(dāng)心魚刺。鯉魚帶著純天然的土腥味,做法多樣,多以重口味為主。北方菜中很多鯉魚入菜代表,如酸甜口的黃河鯉魚焙面、罾蹦鯉魚、糖醋鯉魚,腌熏的青田鯉魚干、腌禾花鯉魚,還有奶湯鍋子魚、澆汁荷包紅鯉魚、啤酒魚、干燒鯉魚、得莫利燉魚、鯉魚燜卷子、糖醋鯉魚等。

山東、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等幾個省區(qū),都將黃河大鯉魚作為地方名產(chǎn)。如今,除了一些地方把鯉魚打造成當(dāng)?shù)氐拇硇圆穗龋胀彝ヒ押苌贂I鯉魚、做鯉魚了。
3.胖頭魚(鳙魚)胖頭魚即鳙魚,花鰱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有四大家魚的說法。其中,花鰱魚是鳙魚的俗稱。
胖頭魚魚頭較大,可占身體的三分之一,顏色較深,以青黑為主,身上有較重的斑塊。這種魚頭部的肉肥厚、細(xì)嫩,最適合來做魚頭菜。魚頭雖沒太多肉,卻極富營養(yǎng),像磷脂、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等物質(zhì)的含量,要比魚肉高出好幾倍。而它們的富集地,由主要集中在眼部、唇部、喉部和腦部。

魚頭做的菜很多,如湘菜的剁椒魚頭,淮揚菜中的拆燴鰱魚頭,粵菜里的生啫魚頭煲,湖北的粉蒸魚頭,還有北方的垮燉魚頭等,還有自家做的魚頭豆腐湯。
4.鰱魚白鰱魚則是鰱魚的俗稱,白鰱魚顏色為銀灰色,魚頭較小占身體四分之一。鰱魚肉質(zhì)鮮嫩,價格便宜,但卻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多刺。
鰱魚適合的吃法也非常多,可以紅燒、清燉,也可以做醬燒魚。沒有太多講究,吃起來都是家常的味道。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鱸魚,又叫花鱸,有海水鱸魚和淡水鱸魚之分。海鮮市場里的鮮活鱸魚,以淡水鱸魚居多,海水鱸魚多以冰鮮或冷凍的方式售賣。
淡水鱸魚中富含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鐵、銅、維生素等成分,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每100g鱸魚肉,熱量104大卡,138mg鈣、205mg鉀和2.82毫克鋅,嘌呤值:70 毫克/100克。鱸魚是淡水魚中DHA含量非常優(yōu)秀的,遠(yuǎn)高于鯉魚、草魚、鯽魚、青魚,而且鱸魚的魚骨相對較容易剔除,這對老人和小孩都很友好。
一年之中,秋季的鱸魚是最為肥美的,口感鮮嫩,刺少肉厚。烹飪鱸魚的方法有很多,水煮、紅燒、煎烹等,少油少鹽的清蒸烹調(diào)最佳,營養(yǎng)、清淡、鮮美。

黑魚,正式中文名烏鱧[lǐ],又被叫作烏魚、生魚、財魚等,黑魚肉厚刺少、價格實惠,其中含有豐富的鈣、硒等微量元素,還富含多種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肉中脂肪含量低,肉質(zhì)緊而細(xì)嫩,且相對少魚刺。
黑魚既能做烤魚,又能成為水煮魚片,或熬湯、或與其它食材悶煮等,是一條常見居家食用魚。黑魚表面帶有一層黏液,烹飪之前,最好先用生粉搓干凈再下鍋,不然腥味會比較重。

青魚屬鯉形目鯉科青魚屬中的唯一種,又俗稱黑鯇[huàn]、螺螄青、青混,是最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在秋冬季是青魚最肥的時候。
青魚富含硒、碘、鋅元素,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外形跟草魚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個頭要比草魚大。青魚油脂較多,適合烤著吃,保證肉的鮮嫩度。也非常適合紅燒和油爆的吃法。江南青魚的做法是做成熏魚,又稱爆魚。先醬再炸后浸鹵的熏魚,鮮甜酥香。

草魚是鯉科草魚屬魚類,俗稱油鯇、草鯇、鯇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硒元素。

草魚肉質(zhì)較粗糙,土腥味較重,適合重口味烹飪。草魚為烤魚的原料魚,具有價廉味美的特征,由它制作出的烤魚,總體肉質(zhì)偏松軟,肉中脂肪含量低,美中不足的便是魚刺偏多。草魚不僅可做烤魚,在水煮魚片界也是常客。此外,草魚也是煎炒燉煮樣樣行。
9.鱖魚鱖魚雖然是淡水魚類,但也含有一定的Ω-3脂肪酸,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低嘌呤水產(chǎn)。它的肉質(zhì)細(xì)嫩豐滿,刺特別少,很適合老人、小孩。
鱖魚做法有很多,松鼠鱖魚、清蒸鱖魚等,安徽出名的臭鱖魚聞著臭,吃著香。

嘎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又名黃辣丁、黃顙魚、黃骨魚、黃鴨叫、嘎牙魚、昂刺魚等等。它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zhì)含量約為16%,脂肪含量僅為1.61%,肌肉氨基酸含量約為14.75%,含氨基酸17種,其中必需氨基酸7種且含量占比頗高,總體成分在同組淡水魚類中僅稍遜于鱖魚,是名副其實的低脂高蛋白的優(yōu)質(zhì)食物。魚肌肉蛋白質(zhì)中的賴氨酸頗為豐富,超過雞蛋蛋白質(zhì)標(biāo)準(zhǔn),并較WHO/FAO標(biāo)準(zhǔn)高出38.2%。
嘎魚肉質(zhì)鮮美,沒有小骨,既沒有魚鱗也沒有肌間刺,更沒有鲇的土腥味。各地都有食用嘎魚的習(xí)俗,很少會出現(xiàn)類似鯉魚這種因南北口味緣故,受歡迎程度呈明顯地區(qū)化的情況。
吃法多樣,蒸煮燜炸燉,無論是清淡的燉豆腐湯、拌豆豉清蒸,還是稍微重口味些的紅燒、水煮魚等做法都可。

羅非魚是原產(chǎn)于非洲的熱帶魚類,俗稱非洲鯽魚。羅非魚的營養(yǎng)價值高,又有白肉三文魚的美名。
羅非魚肉鮮、刺少,肉質(zhì)相對要粗糙一些,比較適合紅燒或是煎炸的吃法。傣族人愛用它做香茅草烤魚。在魚腹中填入各種新鮮和腌制的香料,用香茅草捆綁魚生,在碳火上烤到魚皮焦起。

民諺有“秋風(fēng)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的說法。俗話說“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稱贊泥鰍的肉質(zhì)鮮……
泥鰍的味道鮮美,營養(yǎng)相當(dāng)豐富,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而脂肪又較低,而且膽固醇也很低,另外含有豐富的鐵,鋅、鈣、維生素B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泥鰍會有輕微的土腥味,用油煎炒以后和豆腐同煮,更能凸顯泥鰍的鮮香。

黃鱔有補益氣血的作用,適當(dāng)吃些有助于改善氣血不足。鱔魚性溫,食用后能起到不錯的散寒、除濕功效。鱔魚還富含維生素A、鈣、磷、卵磷脂、DHA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在健腦、護(hù)眼、強(qiáng)免疫等多方面都有好處。刺少肉厚,是全家皆宜的食材。
黃鱔可煲粥、清蒸、紅燒、油響、爆炒、椒鹽,黃鱔的做法在每個地區(qū)都非常有特色,比如廣州人喜歡做一鍋鱔魚絲煲仔飯;四川人則喜歡爆炒、水煮、下火鍋;江南地區(qū)愛好一碗時令的鱔絲面。

市場上常見的海魚分為深海和前海,其中淺海魚有多寶魚、石斑魚、黃魚、帶魚等;深海魚有金槍魚、三文魚、鱈魚、比目魚等。
石斑魚,屬于上等食用魚,鐵和鋅含量很高,低脂肪,高蛋白,營養(yǎng)非常豐富。肉質(zhì)細(xì)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最能凸顯出石斑魚原汁原味的吃法,莫過于清蒸了。

多寶魚,又叫歐洲比目魚。多寶魚肉質(zhì)豐厚白嫩,含有大量的脂肪酸、維生素E膠原蛋白、鈣鐵等。魚刺較少,幾乎沒有細(xì)小的魚刺,都是大魚骨。
非常適合清蒸的吃法。還可以蒜香、紅燒、烤魚等。

耗兒魚,是川渝地區(qū)的一種俗稱,它其實包括鲀形目鱗鲀科和單角鲀科下屬的好幾種海魚。它們的諢名無數(shù),除了耗兒魚,還有扒皮魚、剝皮牛、馬面魚、皮匠魚、扒皮狼、橡皮魚……這一類魚普遍有一層堅韌而富有彈性的皮,吃前要去魚皮。耗兒魚長的像呆萌,肝部可制魚肝油,超市售賣的都會去頭。

耗兒魚在中國沿海幾乎都有出產(chǎn),總體也算比較家常的平價魚了。耗兒魚比較常見的吃法是烤魚片。在川渝地區(qū),耗兒魚除了用來涮火鍋,最常見的就是用豆瓣醬來燒魚。在廣東,耗兒魚被稱為“剝皮牛”,小的剝皮牛一般直接煎炸下酒,而稍微大一些的則會清淡烹飪,如潮汕地區(qū)會用香芹豆醬來蒸剝皮牛。大連,最經(jīng)典的做法是皮匠魚燉粉皮。

帶魚是典型的長得不好看卻非常好吃又營養(yǎng)的魚種,也是比較平價的海魚。
帶魚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每百克含量約為17.7克,脂肪雖然比一般魚類含量略高些,但其中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DHA和EPA這兩種物質(zhì)含量更是豐富。在常見的動物性食物中,帶魚的含鈣量位居第二位,遠(yuǎn)高于雞鴨以及豬牛羊等常見肉類。帶魚中還富含兩種補鈣“黃金搭檔”——維生素D和鎂。
帶魚的腥味相對比較重,可以采用紅燒、糖醋等重口一點的方式烹調(diào)。帶魚是少有的煎著吃最好的魚,可以適當(dāng)搭配料酒,色香味俱全。

黃花魚又名黃魚,黃花魚的營養(yǎng)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和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黃魚肉質(zhì)特別白嫩鮮美,只有一條主刺,魚骨比較少,肉呈蒜瓣狀,高蛋白低脂肪,老人、小孩以及減肥人士,都非常適合食用。

黃花魚的做法非常多,大黃花魚肉質(zhì)鮮嫩,特別適合紅燒和蒸著吃,而小黃花魚適合香煎和制成魚干。
19.鯧魚漁民們常說“三月鯧魚熬蒜心,四月鰳魚勿刨鱗”,
每年三月,
是吃鯧魚的好時候。

鯧魚是刺少肉厚的魚類,它的蛋白質(zhì)、鉀、不飽和脂肪酸、鎂、磷等營養(yǎng)素含量都很豐富,細(xì)軟的魚刺,柔軟的魚肉,清甜的滋味,好吃又方便。
鯧魚品種很多,白鯧魚、灰鯧魚、銀鯧魚、金鯧魚……銀鯧魚肉質(zhì)細(xì)嫩刺又少,是所有鯧魚里頭最貴的;尾巴尖兒和魚鰭是金色的,那就是金鯧魚,價格大概是銀鯧魚的一半。
鯧魚肉厚刺少,味道鮮美,紅燒、清蒸都很美味,也可以腌制或糟制。
20.三文魚三文魚一詞源自「Salmon」,通常最正統(tǒng)、最經(jīng)典的三文魚就是——大西洋三文魚(大西洋鮭,Salmo salar),也就是國內(nèi)所謂「挪威三文魚」。
三文魚是EPA和DHA含量的王者,EPA全稱是二十碳五烯酸,DHA全稱是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兩種Omega-3系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三文魚熱量208千卡/100克,蛋白質(zhì)20.42克/100克,EPA862毫克/100克,DHA1104毫克/100克。基本上不到20g的魚肉就可以滿足一天的EPA、DHA需要了。還有維生素D,一塊85克左右的三文魚中就有400IU的維生素D。
除了營養(yǎng)價值外,三文魚刺少味美,烹調(diào)、處理都非常方便。不過缺點是價格偏貴。

你最愛吃哪些魚呢?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63340.html
下一篇:桔梗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