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高校學生食堂營養餐江西一高校食堂設
發布時間:2025-07-10閱讀(6)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血鴨、啤酒鴨、腌菜炒肉、余干辣椒炒肉……11月28日的上饒師范學院食堂,美食云集。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學生在學校里也能嘗到來自家鄉的美味,該校在食堂設置了為期一天的“媽媽的味道”窗口,在全校范圍內發起征集,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食堂做拿手家鄉菜。
不同風味贛菜為食堂增色

朱致遠和媽媽一起制作腌菜炒肉
記者了解到,作為學校特色,“媽媽的味道”食堂窗口已連續三年開設。這個有趣的創意因何而起?上饒師范學院后勤與基建管理處黨總支副書記高銀桃告訴記者,2018年,她看到校園內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每個人對菜品的選擇、偏好也有所不同,有些剛進入大學的孩子吃不慣學校的飯菜。“不如邀請孩子們的媽媽到學校秀秀廚藝吧!”在學校“家合服務”的理念支持下,高銀桃邀請來自四川、湖南、浙江的學生家長,到學校食堂為孩子們制作美食。
由于該活動在學生間反響不錯,就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今年,出于疫情防控考慮,邀請學生家長從各地趕來存在困難,學校食堂決定,“干脆開設個江西專場”。學校先在全校范圍內發起了征集活動,讓有意向請媽媽過來燒菜的學生填寫報名表,介紹媽媽的燒菜風味以及拿手好菜。

“媽媽的味道”窗口不止有媽媽,也有學生的父親來到食堂后廚一展廚藝。
不到三天,學校就收到了120多份報名表。學校食堂人員在經過篩選后,選出了贛東的余干辣椒炒肉、贛南的腌菜炒肉、贛西的血鴨、贛北的啤酒鴨作為今年“媽媽的味道”窗口的特色菜,除此之外,各位媽媽還現場制作了馕、糖醋排骨等拿手飯菜。“活動效果特別好,當天媽媽們準備了兩三百份菜品,很快就銷售一空。”高銀桃介紹。
兒子給媽媽打下手 帶來“家”的味道
“好久沒吃到媽媽燒的菜了,學校的菜再香,也不如媽媽做的菜親切。”上饒師范學院2019級材料化學專業學生朱致遠看到了食堂通知,立即替媽媽報了名。朱致遠說,他是客家人,家住贛州,平時他每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媽媽的廚藝對他來說就是家的符號。“我覺得,媽媽做的腌菜炒肉很有特點,吃著不膩,就想請大家也嘗嘗我媽媽的手藝。”
將新鮮豬肉剁碎,加入鹽、生抽、耗油、淀粉攪拌,腌制半小時。熱鍋放油,將姜末炒香后,再放入肉末,炒至7成熟,把切碎的腌菜倒入,翻炒均勻……朱致遠說,他在家的時候,一家三口基本是誰先到家誰做飯,大家水平相當,都是“隱藏的大廚”。媽媽擅長炒菜,朱致遠更擅長調味。因此,這次在“媽媽的味道”窗口做菜時,朱致遠一直給媽媽打下手,幫媽媽準備食材。
“好久不見兒子,這次能在校園里‘請’他的同學嘗嘗我家的菜,我特別高興。”朱致遠的媽媽肖女士介紹,相比于大魚大肉,腌菜炒肉葷素搭配、香而不膩,“它就是一道家常菜,是我家的味道。”肖女士表示,兒子當天帶了七八個同學品嘗他們母子二人的手藝,還看到不少陌生的同學對腌菜炒肉表示認可,她感到很幸福。
據了解,為了支持學生家長進食堂帶來拿手菜,上饒師范學院全程報銷幾位家長的往返路費。此外,“媽媽的味道”窗口的菜價便宜,最貴的也不超過5元錢。為了豐富學校的菜品,學校食堂的后廚人員還學習了“媽媽菜”的配方,爭取平時也能讓學生品嘗到家的味道。
高銀桃表示,當下家庭成員的分工日趨平等,這次進校園展示廚藝的不止有學生的媽媽,也有孩子的爸爸和媽媽一起出席的情況。未來,學校食堂也不排除開設“爸爸的味道”窗口的可能。
記者 戚望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