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廣西最大的黑暗料理廣西黑暗料理不是玩笑
發布時間:2025-07-10閱讀(5)
【溫馨提醒】文中圖片有可能會引起不適,請不要在吃飯時觀看?。?/p>
吃癟是在網絡語系里是吃虧、受挫或受窘的意思。但是,在廣西和貴州交界的大石山區里,吃癟是種美食享受。具體的就是在廣西的河池市、柳州市北部的融水、三江兩縣,以及貴州的黔東南州大部分縣份。

地圖截圖
食材來源癟,在當地方言里,是shi(翔)的意思。但是,這里的人當成“美食”的,是把牛、羊胃及小腸里未完全消化的內容物拿出來,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牛、羊膽汁及姜、八角等配料,放入鍋內煮沸后,文火慢熬,過濾掉液體表面的泡沫后做成的。
牛、羊為反芻動物,共有四個胃,即瘤胃、蜂巢胃、重瓣胃,最后一個才是真胃---皺胃。

圖片來自網絡
牛、羊癟采用的就是瘤胃里的殘留物,還沒真正進入消化階段。

牛癟湯的原料
不同區域吃法稍有不同,貴州黔東南州、廣西柳州北部的融水、三江以牛癟為主。貴州的榕江縣甚至還以此為特色,打出“中國第一癟城”的口號。

圖片來自網絡
廣西的河池市一帶以羊癟為主。食材主要是羊瘤胃里的殘留物和羊腸,將肥腸編制成辮子狀(俗稱“羊辮腸”),腸子里的脂肪越多,“羊辮腸”就越鮮美。

羊癟
制作方法大同小異:1.擠:首先切開牛、羊肚把草料全部取出,用水浸泡,然后再將水分擠出來,擠出來那些綠色的水,就是羊癟湯的“湯底”了。

圖片來自網絡
2.炒:將羊腸直接放炒鍋里,開火生炒,直至把腸子炒破,讓腸子里的東西流出,成糊狀。

圖片來自網絡
3.煮:加入從牛、羊肚里擠出的綠色湯水,煮開,把湯表面的浮沫撇去,然后加入切碎的牛、羊雜小火慢熬。

圖片來自網絡
4.涮、炒:吃癟有湯鍋與干鍋之分。湯鍋就是用煮好的癟湯為鍋底,根據個人口味涮入牛羊肉、蔬菜等食材,講究的是鮮嫩;干鍋則是把牛羊肉等其他配料炒制后,加入少量癟湯調味,香味更濃郁、熱烈。

圖片來自網絡
當然,當地還有更極端更生猛的吃法:生吃牛癟。就是在生牛宰殺現場,將牛肚剖開,直接取出牛癟遞到嘴里咀嚼,挑戰人類生理極限。
5.蘸:就是用癟湯加辣椒、生抽、蔥花香菜等,制成蘸料,蘸著吃。

圖片來自網絡
是不是看了就反胃?其實,聞起來更讓你上頭,具體可以腦補衛生間或旱廁里的氣味,也可以腦補螺螄粉中那個酸筍的氣味。反正就是迎風十米外就能判斷出你是剛從吃癟的地方出來的。個人認為,癟湯絕對可以和鯡魚罐頭爭奪黑暗料理界頭牌的位置。
一般人不要輕易嘗吃癟這事,就好像吃香菜,喜歡的人餐餐必備,討厭的人有多遠避多遠。但真心不建議輕易嘗試。
當地人會很鄭重地告訴你,癟湯其實叫“百草湯”,是蘊含百草精華的一種美食。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癟湯盛行的地方都是山高林密,生態環境極好,且草藥資源豐富。當地人認為,牛、羊吃遍山間百草,其胃腸就是最好的培養皿,里面尚未消化的物質就是百草精華,所以,癟湯具有滋脾健胃的功效。更玄乎的說法是,牛羊在宰殺之前,會提前喂養特定的中草藥,更具中藥功效。
但是,這姑且聽之,別當真。一是本身就沒得到醫學上的認可,大都是民間口口相傳,不排除以訛傳訛的可能;二是現在的牛、羊已經很少有真正吃百草的了,大多是飼料喂養的,原來說的百草精華基本上不存在。(別聽商家忽悠,農村真正放養養牛羊的基本沒有,就算有,也留著自家吃,輪不到你們)
個人認為:癟湯的產生首要原因絕對是貧窮,那些傳說都是編的。不管現在如何編故事,第一個吃癟湯的,肯定是吃不起肉,拿人家棄之不用的東西,廢物再利用,然后編些故事,扯上健胃的噱頭,忽悠周邊的人一起吃,漸漸地也就成為一種吃法。具體如火鍋的起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6430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