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桂林有哪些特色的美食可以推薦吃這些地道的美食里藏著風(fēng)情萬種的桂林
發(fā)布時間:2025-07-10閱讀(5)


桂林不僅有甲天下的山水,底蘊豐厚的民族文化,還有豐富多彩的風(fēng)味美食,讓你從舌尖上就開始著迷。

桂林是八桂與湘潭的文化融合處,不同的飲食習(xí)慣造就了獨特的美食傳統(tǒng),進可酸辣,退可清淡。
這里有十余個少數(shù)民族,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等。
他們奇思妙想地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風(fēng)味,用“茶湯”燉出的雞湯,萬物皆可“釀”的菜肴,用羅漢果烹制出甘甜的紅燒肉。
若你來廣西尋找大自然饋贈的美味,定然不會失望。





這碗傳承千年的桂林米粉,儼然成為眾多美食愛好者尋味而來的桂林米粉,更是游子們念念不忘的故鄉(xiāng)味。
它看似簡單,制作起來卻絲毫不能馬虎。所有配料都需“分頭行動”,牛肉需要鹵,鍋燒需要油炸...為了最終的這口味兒,足以忙活大半天。


桂林米粉的靈魂是鹵水和米粉。它自秦傳承千年,十幾種配料熬制出獨特風(fēng)味,鮮榨的米粉米香撲鼻,入口順滑,特殊的香氣和獨特的滋味,讓桂林米粉便從一眾米粉中脫穎而出。


金燦脆香的鍋燒,在齒間溢出油脂香,鹵牛肉肉香彌漫,再呲溜一嗦,米粉的柔韌爽滑,回蕩在唇間的鹵水香,一并享受。這一碗故鄉(xiāng)味,既大費功夫,又樸實無華,注定了它在外鄉(xiāng)難覓真正的地道風(fēng)味。


當(dāng)漓江魚遇到自釀鮮啤,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使之具備如此非凡的魅力?

廣西十大經(jīng)典名菜之一的陽朔啤酒魚,漓江里肉質(zhì)緊實的鮮活魚配以啤酒,使用陽朔船家的傳統(tǒng)烹飪方式紅燜而成,湯汁濃稠、酒香撲鼻,食魚肉鮮香無比,飲魚湯回味無窮,頗受中外食客喜愛。





“油茶”是生活在山里的瑤族發(fā)明的食物,茶香回甘,還有著祛濕氣提神的特點,成了他們的日常茶飲。

一碗平平無奇的“油茶”,其實也蘊含了深厚的門道,用豬油、蔥、蒜、以及當(dāng)?shù)靥禺a(chǎn)的小黃姜熗鍋,再將泡好的茶葉倒入鍋中翻炒,茶籽木槌將其搗爛,加水熬至出味,升騰的白煙中散發(fā)著誘人的茶香,氤氳周遭的空氣。


而恭城瑤族吃油茶的“進階”吃法便是油茶雞,運用瑤族的古老做法擂出油茶,作為湯底加入走地土雞同煮,雞肉嫩滑,茶香濃厚。

醋血鴨在全州古代便是“肴味三絕”之一,“六月六,子鴨肉,炒苦瓜,漿血醋”的習(xí)俗古謠,自古以來代代相傳,不管是城鎮(zhèn)居民還是村寨農(nóng)戶,家家戶戶都將其作為入夏后時興的常用菜。

它不以顏值,單憑那又酸又香又辣的獨特風(fēng)味,成為無數(shù)饕餮的心頭愛。取其鴨血、米醋、姜蔥等食材調(diào)成酸香馥郁的醬汁,與鴨肉燜煮入味,看似“黑暗料理”,卻有著一吃難忘的魅力!


平樂距離桂林市區(qū)僅80km,在美食味道間,卻獨具一方特色,讓人抵擋不住這色香味俱全、飄香四溢的非遺美食——平樂十八釀。
傳聞十八羅漢云游來到平樂,在嘗過桂江魚、品過石崖茶后,看到平樂的桂江沿岸山嶺、農(nóng)家和圩鎮(zhèn)到處是鮮嫩的蔬菜,他們一時興起各顯神通,做出了十八道釀菜,并將這菜譜留給了當(dāng)?shù)厝恕.?dāng)?shù)赜型{唱道:“高羅漢做了個竹筍釀,矮羅漢做了個螺螄釀。肥羅漢做了個冬瓜釀,瘦羅漢做了個柚皮釀。哭羅漢做了個辣椒釀,笑羅漢做了個豆腐釀……”

雖是十八釀,但實際上平樂人創(chuàng)造的釀菜遠不止這些。苦瓜釀、辣椒釀、南瓜花釀、茄子釀、豆腐釀... 每一款都個性鮮明。
釀菜之所以能得到平樂人的偏愛,不僅僅源于“萬物皆可釀”,一個個塞得圓鼓鼓的釀菜,更是填補了漂泊在外的平樂游子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唯有釀菜解鄉(xiāng)愁”。


廣西荔浦縣種植芋頭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品質(zhì)遠勝其他地方所產(chǎn),荔浦出產(chǎn)的芋頭,自清康熙年間以來就被列為“皇室貢品”。
它以自身的芳香撲鼻、酥糯軟甜的魅力征服無數(shù)人的味蕾。

好的食材是口味與營養(yǎng)并存的,濃湯荔浦芋頭王選用本地走地老雞老火慢燉,燉足3小時燉出濃湯,雞湯和芋頭混合,味道香濃誘人,一碗接著一碗 讓食客們“芋”罷不能。


靠山吃山,交通不便的山區(qū)人們,更懂如何將食材變幻出與眾不同的風(fēng)味,以滿足口腹之欲。
龍脊的農(nóng)家至今保留著一道“名菜”——龍脊土椒炒臘肉,其臘肉便是他們獨門秘籍,在最寒冷的時節(jié),農(nóng)婦將臘肉掛在自家灶臺上,經(jīng)歷長達一個多月的柴火熏烤,成就了一條條地道的龍脊臘肉。


再用以肉脆偏辣且香的龍脊土椒,與之猛火爆炒,臘味的油脂和辣椒的濃郁產(chǎn)生的香氣讓人食欲大增。


位于桂林北部的資源縣物產(chǎn)豐富,山野繁多,它與湖南接壤,既有廣西的酸香,又融入了湖南的香辣。代表作便是酸豆角炒蕨粑,亦是資源人日常愛吃的家常菜。
蕨粑的做法獨特,洗凈后用農(nóng)村獨有的厥粑石和厥粑錘打碎,再用厥粑桶通過濾渣、沉淀后的形成,色澤灰綠吃起來柔韌。

在資源人的精心料理下,雜糅了酸豆角的酸香風(fēng)味,酸辣味在口腔中逐漸散開,吃完唇齒留香,著實上頭。


臨桂會仙濕地,每年7、8月,大片碧綠的荷葉間浮起或嵌進朵朵粉紅,恍若是初秋序幕的畫卷,吸引眾多市民也紛紛前去賞花、攝影。臨桂的經(jīng)典菜“菜梗藕丸”所用的蓮藕,也在這里悄悄孕育而出。

會仙濕地里的蓮藕,褪去污泥,露出光潔的質(zhì)地,和清香甘甜的味道,激發(fā)了熱愛美食的臨桂人腦洞大開的靈感,也因此誕生了菜梗藕丸。
剁碎成末的蓮藕,搭配肥瘦均勻的五花肉末,揉成藕丸,加入老湯放上鮮嫩的菜梗燜煮,制作的藕丸甜糯無比,散發(fā)著淡悠悠的藕香,是臨桂人割舍不掉的家鄉(xiāng)味。


紅薯之鄉(xiāng)的灌陽縣,水土豐饒孕育出的紅薯個大香甜,而紅薯粉也成了他們愛不釋口的美味食材,冬季燙火鍋食之暖胃,夏季干撈食之清爽。

而鐵板紅薯粉,更是灌陽人的心頭愛,大火翻炒,讓酸豆角的酸香迅速鉆進紅薯粉里,滑爽入味,演繹出一場富有老桂林味的美食佳作。
三兩好友坐在門前,一壺油茶一盤紅薯粉,吹著小風(fēng),愜意得很!

靈川之味離不開“河鮮”,得益于豐沛的水資源,號稱“華南第一湖”的青獅潭也在此,靈川人特別會運用河鮮食材,他們將螺螄和牛排結(jié)合,出現(xiàn)了香、鮮、辣、醇。

將青獅潭里肉質(zhì)鮮美的石螺,搭配肉質(zhì)緊實豐厚的牛排部位,老火煨煮,螺螄和牛排香味相互交織,牛排多了幾分鮮,螺螄多有了幾分香。濃縮了所有精華的湯汁滿溢味蕾,回味悠長。


羅漢果發(fā)源于永福縣龍江鄉(xiāng),享有“東方神果”之美譽。1995年,永福被農(nóng)業(yè)部命名為“中國羅漢果之鄉(xiāng)”。

打破傳統(tǒng)紅燒肉的做法,用羅漢果自身含有的糖甙、果糖、葡萄糖等代替普通白糖的甜,嵌入資源土豬肉中,小火慢燉、大火收汁,羅漢果掏空內(nèi)芯做成盞,煨好的五花肉裝入盞內(nèi),淋入少量湯汁。
看到這是不是已經(jīng)流口水了
那就趕緊來桂林
嘗嘗這些地道的美食吧
信息來源:桂林香格里拉、i游桂林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65070.html
上一篇:蒸蛋加什么補鈣補鐵補鈣還開胃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