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8)

安徽牛肉板面在石家莊的受歡迎程度經常讓人疑惑,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安徽”兩字并不指地名而只是個商標,就好比說我給我家小狗起了個名字叫“小貓”。當然這只是開玩笑,雖然石家莊安徽板面都冠以“正宗”二字,但真正的板面起源其實還是在安徽。

就像肯德基到中國也走了本土化路線一樣,安徽板面翻山越嶺到了石家莊后,便也在色香味上有了當地特色。石家莊的板面直接從外形看,是寬而筋道的面條配以多油水的湯底,再加上牛肉和蔬菜制作而成。現在人們吃到的板面內容更豐富,肉、菜之外還有豆制品、鹵蛋、火腿腸等配料。

雖然安徽板面的發揚光大可以說是在石家莊,最初的起源卻是安徽太和縣,而且前身是羊肉板面,起源時間相傳是三國時期,發明人則是張飛。張飛是個重口味,不喜軟爛、清湯寡水的面條口感,廚師便將面在案板上摔出面條以求筋道,又放入藥材和羊肉一起燉煮,羊肉板面由此而成。

或許是因為安徽特色美食太多,板面在各市街頭難覓身影,從合肥到黃山,從亳州到安慶,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唯有來阜陽市的太和縣,才能在不大的縣城里吃到最正宗的安徽板面——太板一號。

2015年5月,太和縣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太和板面制作技藝等被列入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1月,安徽10大地標美食公布 ,太和板面評選為安徽十大美食 。

太板一號的店鋪裝修走的是現代和傳統結合的路子,或許也代表了板面這種傳統吃食改良后呈現給人們的樣子。走入店內,挑高的空間讓人頓感視野開朗,紅燈籠營造出濃濃古意,現代化燈飾則將店鋪照得亮堂而大氣。

開放式廚房讓食客清楚看到后臺操作,廚師統一著裝,后廚整潔明亮而干凈。

優質高筋面粉根據季節溫度變化加入不同比例的食鹽和成面團,手工摔打的技法傳承至今,煮出的面條根根筋道、有韌性而耐嚼。

板面寬至兩指,用手一抖就能彈跳起來,足可見其韌性之強。

湯料看似簡單,其實內容豐富,除了主角——肉之外,按照獨家秘方先經過32種香料腌制24小時后,再加入18種佐料手工炒制,最后搭配青菜香菇。

一碗面端上桌子,香氣撲鼻,垂涎欲滴。

白的面條,綠的青菜,清澈的湯頭,再加上干辣椒的紅,讓這碗板面色香味俱全,健康又營養,爽口又細膩。


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沒有過多油水,吃完面再喝湯,滿口留香,原湯化原食,無比愜意。(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87891.html
上一篇:生存率80以上的癌一個癌字三個口
下一篇:三十年是什么婚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