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三伏天必備的六道菜用3款葷素搭配的美食化痰涎
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3)

其實最近的天氣也挺奇怪的,剛熱了幾天的天氣,被一陣又一陣的雨弄的透心涼,就像巴西隊的心情一樣,哇涼哇涼的,當然,雨也帶來了不少的濕氣,而且天又涼,濕氣中夾雜著寒,是為“寒濕”。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祛濕。不過,涼爽的天氣,讓一直不怎么好的胃口恢復了不少,所以,也可以趁機為自己和家人做幾道美食,犒勞一下前幾天被冷落的胃。
椴木菇鮮燜飯
用“長壽菜”燜一碗健康的飯
香菇,被很多人稱為“蔬菜之冠”,而它營養豐富,香氣沁脾,味道鮮美,為“山珍”之一。
《呂氏春秋.本味》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記載。
相傳慶元有一姑娘,因不堪地主迫害,逃到深山,整日以香菇充饑,竟活到百歲以上,故鄉民稱之為“長壽菜”。又傳,明代金陵大旱,明太祖朱元璋下諭吃素求雨,雨未求到,民不聊生,朱元璋也覺得茶飯無味。適宰相劉伯溫自家鄉浙江龍泉回寧,帶來土產香菇,命御廚浸發后燒好呈朱元璋品嘗,朱從此胃口大開,體質見好,此菜也被列為宮廷美食。
不過,傳說雖然不可考證,但香菇的營養和口味卻一直被人們所喜歡,當然,最好的香菇一定不是菌包里生長的,而是在深山。在海拔高,天氣涼,低溫環境中,香菇生長極慢,但肉質肥厚,非常好吃!《本草求真》中記載香菇大能益胃助食。按照中醫取類比象的思維,癌癥患者如同枯木一樣,死氣沉沉,沒有生機。而菌類皆是從腐朽草木中生出來的鮮品,有很好的祛除癌細胞、抑制癌癥的作用。
《舌尖上的中國》里曾這么描述過香菇:“事實上,新鮮香菇遠不及干香菇的味道,奧妙就在于香菇在脫水過程中,會自動轉化出大量鳥苷酸鹽,有強烈的鮮味。因此,只有干燥之后,這種菌子才真正稱得上香菇。“一些原始森林里的香菇,分散于原始森林里的椴木菇采摘成本極高,所以目前只有少部分長期居住在村里的村民還愿意到深山里去點菌種和采制,一供自家食用,再也僅僅作少量出售。所以,如果你遇到了那上好的椴木香菇,不如用它來為家人做一道美味。
食材:椴木菇8朵,五花肉100克,三人份的米(有嚼勁的米較適宜)
調料:料酒,生抽,老抽,鹽均適量
做法:
1、洗凈椴木菇,切去腳尖一點木質粘連處,再用熱水泡發椴木菇,約15分鐘左右(泡椴木菇的水別倒,這是好吃的秘密武器;
2、 將五花肉肥瘦分開切,并將瘦的部分用生抽,料酒,少量鹽,少量老抽腌制5分鐘左右;
3、泡發的椴木菇切條,生米淘洗干凈;
4、熱鍋加油,下肥肉段,炒出油,再加入瘦肉段炒,再加入椴木菇段,翻炒均勻后,加入生米,快速翻炒幾道便倒入電飯煲,并加入泡菇的水(底部雜質不倒入),如果不夠可酌情增加,并開始煮飯。
野生小筍干燒五花肉
用”化痰涎,消食脹“的小筍干燉一鍋肉
世上有三鮮,除水里魚,陸上菇之外,還有就是山中筍了。筍除了味道鮮美,而且纖維含量多,含脂少,是減肥瘦身去積食的佳品。
《本草綱目拾遺》便記載其:“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尤獨善于清化熱痰。
吃過了春筍、冬筍,那鮮美的滋味時不時想起來,還會讓人流口水。曾經我們還教大家做過筍子五花肉、筍子燒肉丸、花椒竹筍炒臘肉等,筍子和肉簡直是天生一對,太搭了。如今,雖然沒有了鮮竹筍,但是還有好吃的筍干,尤其是山里的野生小筍,滋味鮮美,較之毛竹筍口感更為細嫩,在武夷山的深處,這種小筍是山里人喜歡的日常食物。
野生小筍不比毛竹筍,從破土起一個星期之內,采制食用是最佳的,過了一個星期口感便不好了。所以產量大且不及食用完時,他們就會將其制作成筍干,保存好的話,可供幾年內食用都沒問題。
沒有用硫磺熏過的天然筍干,顏色會隨著儲存時間逐漸加深,但經過泡發,又會變得白胖起來。所以,用可口的小筍干,做一個小筍干燒五花肉可好。
食材:五花肉300克,野生小筍干50克
配料:姜,蒜,八角,桂葉,桂皮均適量
調料:料酒,生抽,老抽,鹽,糖均少許
做法:
1、將五花肉切塊,野生小筍干切段;
2、熱鍋加少量油,下五花肉翻炒五分鐘左右(偏瘦的五花肉可減少翻炒時間),下蒜頭,姜片,八角,桂葉,桂皮,再翻炒1分鐘;
3、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鹽,糖,并炒勻;
4、加入野生小筍干翻炒,再加清水,沒過筍干,煮開后,轉小火煮40分鐘或者高壓鍋壓半小時左右即可起鍋。
竹蓀排骨湯
很多“大腕”都鐘愛的鮮美味道
竹蓀是很多人都喜歡的美味,比如吃火鍋的時候,總喜歡點一盤竹蓀,那滋味啊,真是說不出的鮮美。竹蓀的樣子也很好看,像穿著一條白色的網裙,因此也被人稱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
竹蓀不僅好吃,營養價值也高,尤其是長裙竹蓀,他蛋白質中氨基酸含量極為豐富,其中谷氨酸含量達1.76%,是竹蓀味道鮮美的主要原因。在菇類飲食文化中的各大菜系中,幾乎都有竹蓀名菜。湘菜中的“竹蓀芙蓉”是我國國宴的一大名菜,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吃了這道菜后,都贊不絕口。
竹蓀入饌,始見載于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南宋陳仁玉《菌譜》,明代潘之恒《廣菌譜》等均有記載。清代《素食說略》“竹松”條記載較詳:“或作竹蓀,出四川。滾水淬過,酌加鹽、料酒,以高湯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與嫩豆腐、玉蘭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夾雜別物并搭饋也。”
新鮮竹筍的采摘要趕在太陽還沒出來前便采收完成,并送回家中烘干。若新鮮的竹蓀見到陽光,在短短幾分鐘內傘裙便會完全伸展開來,不僅容易斷,并且在烘干后的品相也不夠好,損耗率也較大。無硫化處理竹蓀保質期較短,在約2個月左右內就會慢慢自然變黃,這是自然的。夏日,一道竹蓀排骨湯則十分美味。不過,在現代醫學的研究中證明,竹蓀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另外,竹蓀在食用時會有一股較為特殊的味道,這種味道的喜好因人而異,若在收到成品后如果覺得不喜這種氣味,可以把傘裙去掉,只留主體烹煮。
食材:排骨500克,竹蓀6-8條、椴木菇4-6朵
配料:姜片,老酒,鹽適量
做法:
1、用清水泡發竹蓀,約10分鐘左右;
2、將椴木菇洗凈,切除根部少許,用熱水泡發,約15分鐘左右(泡椴木菇的水別倒喲);
3、排骨焯水3-5分鐘,沖洗干凈備用;
4、期間將竹蓀根部切除,并將主體切成段狀。如果不喜竹蓀味重,可不必加入傘裙部分;
5、鍋里下排骨,姜片,竹蓀,椴木菇、再加入泡椴木菇的水,老酒和清水
6、大火煮開后,再用小火煲40分鐘左右,也可以直接放入高壓鍋煲湯。
7、食用前添加適量的鹽即可。
【陳香百草】健康在于日常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28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