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1閱讀(6)
黃州,也就是現在的湖北省黃岡縣。在長江邊上,那時候是一個荒涼偏僻的小鎮。1079年,蘇東坡被貶來到這里。
四十四歲的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差點沒掉腦袋,后來因為有不少人替他求情,他的弟弟蘇轍情愿以一身官職來相救,皇太后都替他說好話,甚至討厭他的王安石都看不下去了,也上奏皇上留他一命,所以皇帝手下留情饒他不死。

但是他那樂觀開朗的性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蘇東坡的俸祿很少,幾乎相當于沒有。弟弟子由因為在烏臺詩案中為蘇東坡請命也受到牽連,剛剛被降職,所以那時候職位也很低,家里欠債很多,也幫不了他太多忙。
一大家子要吃要吃,蘇東坡這個一家之主,必須要想辦法養活家里人。這時候的他真是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維持生活。
在給秦少游的信里,他說,每天都得精打細算過日子。每月初要取出4500錢,分為30份。然后掛到屋梁上。每天取出一份兒來用。如果平日里哪天沒有花到150錢兒,便把剩下的儲存起來,準備招待家里的客人。
蘇東坡是個名人,仰慕他的人非常之多。很快就有人聽到他的生活異常拮據,便弄了十畝荒地讓他耕種。
蘇東坡高興壞了,迫不及待地去看地,這是一片坡地,離他的住處不遠,已經已經荒蕪了很多年,到處是瓦礫石頭,草木叢生,蘇東坡不嫌棄,他一把火燒光了雜草,開始在這里勞動耕耘,規劃他心目中的農場。
這位絕世天才大詩人一點也不矯情,走到哪說到哪,適應能力超強,簡直無所不能,可以做官,還可以立刻脫下官袍放下面子一心當農夫。
附近的農民看到了,也幫著去做一些指點。他很快就知道了這里該種什么?怎么種?
歷盡艱辛,平整了土地,種上了莊稼,然后建水壩,做魚池,還托人從四川老家帶來了蔬菜種子。他天天戴著草帽,穿著短褂,腳踏芒鞋在地里干活,有時候還干脆光著腳在地里走來走去。這樣的田園生活他已經心滿意足了。
麥苗剛剛出土,紫色的豌豆開花了,剛剛割過的韭菜又冒出了嫩綠的頭……他以前吃的糧食和蔬菜,現在自己的地里幾乎都有,這讓他感到歡欣鼓舞,興奮又激動。

他在這塊地的坡頂上蓋了五間房子,后來覺得還不夠,又在坡底蓋了一間房子。這間房子便用來寫詩畫接待客人。
他不但學會了種地,種菜,還學會了利用當地資源做各種美食。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他還為自己制作的這道美食特意寫了一篇《豬肉頌》,在當地非常流行。不愛吃豬肉的當地人們都學會了這道菜,當時的豬肉價格特別便宜,最后的價格卻一路上升,增加了人們的收入。
《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yǎn】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而且他還學會了做魚和二紅飯。還專門寫了關于二紅飯的文章
《二紅飯》
今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故日夜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樣二紅飯也。”
最有意思的就是他還會自己釀制蜜酒,經常是自己一邊制作,一邊喝,然后制作的酒還沒有過濾完,他自己就喝得東倒西歪不省人事了。簡直是無牽無掛,過得不亦樂乎。

蘇東坡發現當地有個習慣,每家只養二男一女,超生了之后,孩子剛剛出生就用涼水浸殺。父母其實也不忍心,只是生活條件太差了根本養不起這么多孩子。
所以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們準備一個大盆,裝上冷水,然后一手把嬰兒按進水中,自己也難過也覺得殘忍,經常閉著眼睛轉過頭去背對著這一切,聽著嬰兒的哭叫聲默默的流淚,一直到嬰兒哀嚎著慢慢斷氣為之,極其讓人悲傷。
神山鄉有位百姓叫石揆,用這個方法連殺二子,蘇東坡看不下去了,提筆就給武昌太守寫了一封信,詳細的向太守大人訴說了這里居民艱苦的生活狀況和惡劣的風俗習慣。
蘇東坡說自己在密州時,也偶爾遇到過棄嬰兒事件的發生,他還把自己的處理辦法轉告了太守,就是政府從某個渠道,取出一定量的糧食存儲起來,專門用來收養棄嬰,每月發放六斗。

他說他在密州這樣做,救活過數千人,蘇東坡說這樣的事情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父母親手殺死自己的孩子違背人性,如果不是生活條件太差實在養不起,誰也不會做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地活著呢?
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專門挽救棄嬰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心腸慈悲,為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擔任會長,救兒會積極呼吁富人捐錢,每年都捐助一定的數額,想多捐的隨意,然后用這些錢買米,買布買棉被。
并請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他們若應允養育嬰兒,便贈與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救100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己每年也省吃儉用,捐出一定數額的錢給救兒會,鼓勵大家共同來做這件事。他行的才是最上層的佛教教義。
#我在頭條搞創作#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5969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