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美食>臘月二十六能蒸饅頭嗎臘月二十九起早蒸饅頭
發(fā)布時間:2025-10-22閱讀(3)
臘月二十九,叫做小除夕,漢族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zāi)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qū)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后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蒸饅頭
民謠稱“二十九,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fā)面,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fā)揮想象,可以捏成各種形狀,佛手形的面餅為“福”、桃形的豆包為“壽”,還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細(xì)的面模可以制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餅、喜慶豐收的雙魚餅、富貴滿堂的園福餅等面食,這是一個充滿喜悅、充滿希望、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jié),取“喬香納福”之意。
這個蒸饅頭在過去來說不是隨隨便便的做,而是要精心準(zhǔn)備,認(rèn)真用心,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相親鄰居交換的,因此,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的有講究。

蒸好的饅頭上面要點上五個紅點,以示鴻運當(dāng)頭。點紅點就是先把一小塊兒紅紙蘸上點兒水,再將五根高粱秸稈兒捆在一起,然后蘸上被水浸濕了的紅紙,最后再點到即將成熟的饅頭上面。
除了“蒸饅頭”之外,還要蒸些帶棗的,帶餡的,帶花兒的。如若因為火候太大導(dǎo)致蒸出的饅頭裂開了口子,得馬上說上一句,“瞧,饅頭都笑了”。雖說這發(fā)面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還是有不少人仍愿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貼倒酉
除了“二十九,蒸饅頭”,有些地方還有“二十九,貼倒酉”的說法。
“倒酉”是年禧期間民間粘貼的一種吉祥物,“貼倒酉”即指新桃換舊符。“倒酉”俗稱“小掛錢兒”,上端是一涂以金粉的紅色菱形方塊,印有“福”字,表示“福到了”。

舊時除夕前一日,商人的幌子、錢柜、貨箱和一般居民家里的箱、柜等器物,以及農(nóng)家的牲口車車轅、大車轱轆等物上均貼這種“倒酉”,以象征“財寶到了”、“金錢有了”。有的“倒酉”制作比較簡單,只是在小掛錢兒上寫一“有”字。
查風(fēng)斗
“二十九,查風(fēng)斗”主要流傳于我國北方地區(qū)。過去北方冬季大多靠燒煤爐取暖,查風(fēng)斗是為防煤氣中毒,同時也要查查其他安全隱患,特別是防放鞭炮時引起火災(zāi)。
舊時這一天人們還會置辦酒宴,以備晚輩前來給長輩辭歲、別歲。

這一天,也是土家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調(diào)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jié)。
去打酒
臘月二十九,另有俗語稱作“二十九,去打酒”。由于在過去的幾天中,食物都已經(jīng)準(zhǔn)備就緒了,那么中國人會在這接下來的日子里準(zhǔn)備些酒。
大家可以看到這里寫的是“打酒”,而不是“買酒”。這是因為在舊時代,許多人承受不起買瓶裝的酒。他們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買酒,那里的酒會放在一個大容器里。

對于成年人而言,在新年大餐中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記得酒要盡興,也要適度。
在國人傳統(tǒng)的習(xí)俗里面,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只是現(xiàn)今,很多的習(xí)俗已經(jīng)被淡忘了。大概是北方相對于南方的繁華有些平淡的緣故,古老的傳統(tǒng)在北方許多地區(qū)仍然得到了真實的保存。
(內(nèi)容整理自中國網(wǎng),圖片來源于視覺中國)
漲知識,點好看!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00058.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