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陶瓷文化之都景德鎮你想知道以瓷聞名的景德鎮
發布時間:2025-10-22閱讀(3)


▲ 牛骨粉是景德鎮名吃,以牛骨配面,則是牛骨面。攝影 / 夏茉
-風物君語-
瓷(cí)與吃(chī)之間,只差一個H(愛吃)
喜歡瓷的人到了景德鎮,幾乎都會收獲一份意外之喜——景德鎮,也是一座深藏不露的美食之城。《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道“豆參燉魚頭”,這道美味在景德鎮叫“豆沖燉魚頭”。豆參、豆沖,其實就是切粗條油炸后的豆干,景德鎮當地方言發音為“豆蔥”。

▲ 豆沖燉魚頭。攝影 / @袁來是你ni
瓷讓景德鎮走向世界,而吃讓景德鎮有了獨特的煙火氣。

景德鎮不是一個鎮,而是一座在江西北部與安徽接壤的地級市,因恰好處在黃山、懷玉山向鄱陽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故而境內水網縱橫、森林茂密,頗有煙雨朦朧的江南氣息。

▲ 景德鎮地形示意圖。 制圖/Paprika
丘陵之下,埋藏著40余種制瓷原料,正是它們讓景德鎮走向了世界。被世人熟知以前,景德鎮叫新平,唐時更名昌南。相傳有位叫陶玉的商人,將昌南瓷器運至長安,時人誤以為玉器,爭相購買,于是昌南瓷器廣為人知。
從五代開始制瓷,依著“三面青山一面水”的地理優勢,到宋元時期,以青花瓷聞名天下的景德鎮,已經有了“一城瓷器半城窯”的盛況。瓷,成就了景德鎮,也成了景德鎮人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制瓷之余,將瓷泥納入“美食系統”,是景德鎮獨有的發明。

▲ 瓷泥煨雞。攝影 / @景德鎮吃貨聯盟
瓷泥煨雞,就是景德鎮瓷工在“瓷”與“吃”、藝術與生活之間,找到的最完美的平衡。嫩雞去毛剖腹,收拾干凈后,填入五花肉末與調料,荷葉包好(今多用錫紙包裹)。紹興老酒淋入瓷泥,將荷葉與嫩雞嚴裹,埋入剛開窯的窯渣中煨烤五、六個小時。取出后剝去瓷泥、荷葉,肉鮮骨酥、其香四溢,久而久之,成為景德鎮頗負盛名的傳統名菜。
江西老表愛嗦粉,背著米粉鋪子闖天下,作為江西的一部分,景德鎮自然也少不了粉。景德鎮人最愛恰(吃)的那碗粉,叫冷粉。因為制瓷業,這碗粉與配料各有秘籍,在米粉眾多的江西自成一派、“卓爾不群”。

▲ 冷粉,粉跟筷子一樣粗。攝影 / @袁來是你ni
從“長相”上來看,景德鎮冷粉似乎和南昌拌粉很像,但冷粉一上桌,一眼就能看出:冷粉比南昌拌粉“長得壯”;從口感上來說,冷粉和貴陽酸粉有點像,但因為拌料理多了一份腌橘子皮,故而多了幾分“靈氣”,吃起來更爽滑、更有嚼頭。一碗冷粉,顯然不能滿足瓷工的體力需求,于是餃子粑、油條就成了冷粉身邊最常見的“配角”,再來一碗肉餅湯,辣椒帶進腸胃里的火氣,瞬間散盡。

▲ 景德鎮最常見的餃子粑。攝影 / @袁來是你ni
早年間,陶瓷作坊的老板為激發工匠的積極性,一日三餐外,還加一份點心餐。為豐富點心品種,他們創制了一種新的吃食,浮梁民間稱為“灰水糕”,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堿水粑。
景德鎮家家戶戶、男女老幼都喜歡吃堿水粑。制作堿水粑的堿,是稻草燒灰慮水之后所得,大米磨漿后摻進去,倒進特制的粑篩中猛火蒸熟,吃時切成薄片,與雞蛋烹炒,端上桌,里面赫然還有紅辣椒絲,仿佛在向你證明,這才是景德鎮人最日常的堿水粑炒雞蛋。

▲ 堿水粑,滿滿一大盤。攝影 / 夏茉
吃到堿水粑,你就觸到了景德鎮這座南方城市的另一面:辣。

景德鎮雖與安徽祁門、婺源相接壤,但飲食文化上,卻并未沾染徽菜“輕度腐敗,嚴(鹽)重好色”的特點,依然保持了江西“辣”的特點,不經常吃辣的人到了景德鎮,得慢慢適應。
景德鎮有一種傳統小吃,叫辣椒粑。

▲ 辣椒粑。繪圖 / 五月
冬天天氣干燥時,景德鎮人會將糯米粉與辣椒混合在一起制成辣椒粑,也有將老南瓜去皮切片晾曬后蒸熟,再加入糯米粉拌好再蒸,二次晾曬后加入各種調料,半干后制成餅狀,再晾曬而成的。這些年,則多了些用茄子、豆豉、柚子皮等制成各種蔬果味道的辣椒粑,但萬變不離其宗,辣才是主咖。
這份辣,也深入景德鎮人深愛的牛骨粉中。


▲ 牛骨粉,骨粉分裝。攝影 / @袁來是你ni
在景德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牛骨粉,它是冷粉之外,景德鎮人最喜歡恰(吃)的一碗粉。牛骨與粉是分開的,放在大桶里,上面是滿滿的辣椒,單獨盛一碗,與粉一起端上桌來。粉里有陳皮、醬菜、酸蘿卜、豆干,恰起來順滑爽口,再吃一口牛骨,有筋有骨有嚼勁,但那種辣到爆汗的辣,是真的讓人一時之間難以接招,不擅長吃辣的人,得慎重考慮一下,否則一碗牛骨粉,就足以讓你對景德鎮“刻骨銘心”。
一道普通的辣椒炒肉,就是好幾家店的招牌菜。辣椒是江西的特產——余干辣椒,皮薄肉嫩,鮮、香、辣適中,肉是純瘦的豬肉或者黃牛肉,炒得時候用粉一抓,大火炒熟,端上桌來醬香、肉香入味剛剛好,讓多少人離開景德鎮后心心念念、久久難忘。

▲ 辣椒炒黃牛肉。攝影 / 夏茉
有人開玩笑說,到了景德鎮,吃魚千萬別點有辣椒的,否則你得從辣椒里挑半天才能找著魚肉。好吃是真好吃,辣也是真辣。在景德鎮,辣是標配,無論是炒菜、拌菜還是煮菜,多多少少總會放一點辣椒進去。辣并不是味覺,其實是一種痛覺,“辣”并快樂著,是景德鎮人的生活態度。

像景德鎮的面積并不大一樣,景德鎮的小吃并不是很豐富,但對景德鎮人來說,這些街巷間從小吃到大的小吃,是無可替代的。
餃子粑,雖然只是冷粉的配角,但來來回回的路上,隨便點一份,也可以是早晚餐的組成部分。

▲ 相較于景德鎮常見的餃子粑,這種餃子粑就比較精致、講究。攝影 / 夏茉
餃子粑其實是都昌的,都昌人曾大量移民景德鎮,除了將景德鎮變為“都昌人的碼頭”外,他們還將餃子粑帶到了景德鎮。米磨成粉之后,用開水燙好做皮,包入韭菜豆腐、蘿卜絲、豆角、蝦仁等不同的餡料,蒸籠里一蒸即可食用,也有蒸好后再用油炸的。如果你不能吃辣,且第一次到景德鎮,吃餃子粑一定記得告訴店家要不辣的,否則你會流眼淚,辣的。
還有一種可做早晚餐一部分的美食,叫油條包麻糍。新鮮滾熱的麻糍,平鋪在剛炸好的油條上,灑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將油條對折,然后放在白糖、熟芝麻上一滾,一份油條包麻糍就做好了。吃起來既有麻糍的香甜,又有油條的香脆,老少皆宜,因此得以在景德鎮長盛不衰。

▲ 油條包麻糍。攝影 / 夏茉
說到炸,還有一種炸清湯。清湯,其實就是北方人口中的小餛飩,放進油鍋里一炸,油而不膩,價格也實惠,深受景德鎮當地人的喜愛。同樣需要炸制的小吃,還有油墩,但油墩在南方的其他地方也能吃得著,江浙滬地區叫油墩子,也叫油端子。

▲ 炸清湯。攝影 / 夏茉
這幾樣早晚餐的競爭對手,是煎餅——請不要誤解,景德鎮的煎餅,不是我們常說的那種鏊子上烙烤的大薄餅,而是韭菜與豆干做餡兒的包子,平底鍋刷油,有褶子的面朝下先煎,再加點水翻面煎,類似于水煎包,但是景德鎮叫煎餅,而且里面有必不可少的辣椒。

▲ 景德鎮煎餅。攝影 / @景德鎮吃貨聯盟
吃過這些,再喝一碗湯消消食吧。“塔前糊湯,百米飄香”,絕對是消食首選。普普通通一碗湯里,豬肝、瘦肉、凍米、香菇丁、豆芽沫、筍沫、生粉、豬油渣,要在不同的時段炒,煮的時候要不停的攪拌,做法頗為繁復,充分體現出景德鎮的另一面——精細。

▲ 塔前糊湯。繪圖 / 五月
其實,不只是小吃,景德鎮美食的種類普遍較少。對于美食,景德鎮人從不嫌少。唯其少,才更值得一輩輩做下去。這背后,是景德鎮人數百年如一日的堅持,更是他們的專一。
?
- END -
文丨十四
地圖編緝丨Paprika
繪圖 | 五月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04770.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