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2閱讀(4)
記者 | 呂文琦編輯 |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凈值人群首選增額終身壽險?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凈值人群首選增額終身壽險
記者 | 呂文琦
編輯 |
近期,眾多增額壽險產品停售的消息在不少保險代理人的朋友圈不脛而走,引發市場熱議。
增額終身壽險是一款在投保人生存期可通過減保領取保單現金價值,以及在被保險人身故時賠償受益人身故保險金的壽險產品。相較傳統壽險,增額終身壽險最大的特色是在生存期可以靈活支取。
今年,資管新規打破銀行理財保本保息的傳統,超2000只銀行理財產品跌破凈值,股票市場跌跌不休,無風險利率長期下行。能夠鎖定長期收益水平的儲蓄類保險產品競爭優勢顯著提升。增額終身壽險得益于期限長、收益確定且具競爭優勢受到消費者歡迎。
這一明星產品的集體下架到底是又一次“炒停式營銷”,還是確有其事?
據界面新聞了解,弘康人壽于近日正式通知將在5月底下架“明星”產品金玉滿堂增額終身壽險。同時,一些熱賣的增額終身壽險,如橫琴人壽傳世金彩、傳世壹號,百年人壽鑫越人生、恒大人壽萬年禧等產品均已在4月下架。
這幾款產品在社交媒體上被眾多保險代理推薦的原因在于,其內部收益率IRR都在3.49%左右,無限接近于監管要求的年復利率不高于3.5%。
精算視覺咨詢創始人牟劍群(Alex)向界面新聞表示,部分增額壽險下架是因為2月銀保監會公布的2022年版人身險產品負面清單。這個負面清單中提到了一些在售增額壽險的問題,比如保額遞增超過3.5%,存在銷售誤導隱患,減保加保的比例設計不合理等。
這些問題給銷售提供了一定的誤導空間,“比方說在條款里完全沒有對于減保做任何的限制,可以持續加保,讓產品資金使用過于靈活,容易給保險公司投資端造成風險。還有回本期過快早期現金價值較高,存在長險短做的風險等”。
不過他指出,存在這些問題的增額壽險大部分是市場早期開發的產品,保險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在監管的極限內將產品在各個維度做到極致。但目前隨著監管越來越嚴以及利率走低,未來的產品大概率是無法在性價比上比過這些老產品的。
今年2月,銀保監會向各保險公司下發人身保險產品負面清單,其中包括,增額終身壽險的保額遞增比例超過定價利率,存在嚴重誤導隱患;增額終身壽的減保比例涉及不合理,加保設計存在變相突破利率風險。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通報海保人壽、和泰人壽、橫琴人壽、華貴人壽、信美相互人壽、小康人壽等6家公司報送的11款增額終身壽險增額利率超過3.5%,易與產品定價利率混淆,存在噱頭營銷風險。
實際上,此次傳出的增額壽險下架消息并非近年來首次,2020年以來,增額終身壽險將要集體下架的消息一直在業界流傳。2020年底,銀保監會就曾點名一些公司的增額終身壽產品存在“過于靈活”以及“長險短做”風險。2021年,銀保監會也對增額壽險存在的問題進行過多次通報,要求部分保險公司整改。為符合監管要求,保險公司也開始自發性地給已經審批過的產品“打補丁”,削弱產品流動性,力求產品合規。
盡管銀保監會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強,但增額壽險在近幾年依舊是各險企的主推產品。2022年2月以來,不少險企用增額壽險產品代替“開門紅”中常見的快返型兩全保險,以搶占市場,如平安壽險盛世金越、中國人壽的臻享傳家、新華保險榮耀終身壽等。
除了增額壽險本身保本保息的特點外,銀保渠道也助力增額壽險爆發。東亞前海證券分析指出,在個險渠道低迷時,各險企紛紛加強銀保渠道建設,過去銀保渠道的產品主要是低價值、快返還、躉交(一次性繳費)、銷售簡單的短期年金,自2017年銀保監會134號文對年金產品進行了限制,倒逼銀保渠道開始轉向高價值的終身壽、養老年金等期交產品。由于增額終身壽險對資本金消耗小,能對險企形成正向的價值貢獻,因而逐漸成為銀保渠道的絕對主力產品。
中信建投非銀分析師趙然發布的研報認為,整體來看,增額終身壽險成為行業產品“新寵”,價值率預計40%左右,將提振各家公司的新業務價值與首年保費水平。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在當前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增額終身壽險作為具有保證收益且長期收益可達3%以上的高度稀缺產品,預計短期受到市場追捧。但同時對保險公司而言,增額終身壽險面臨較大的利差損風險,預計長期保險公司將考慮降低預定利率或降低減保權益限額等來應對利差損風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050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