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農村老話冬至出日頭賣了麥子買蒸籠
發布時間:2025-10-23閱讀(5)
在農村里流傳著許多俗語老話,從勞作到生活之間無不包括。這些都是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對于農村來說仍然存在著許多指導的意義,因此也廣泛的在各地流傳。小時候經常聽到老人說的一句話“不吃饅頭爭口氣”,告訴孩子做人要有骨氣,別人說你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而且要做的漂亮。

農村里這句老話流傳的很廣泛,幾乎以面食為主的地方都聽過老人這樣的囑托。小時候很好奇為什么是“不吃饅頭爭口氣”呢,雖然懂其中要表達的意思,可還是不理解為什么會這樣說。問過家里面的老人才知道,原來這句話還有上半句,“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具體這句俗語的出處已經不知道,但這句話卻保留了下來。

以前農村的條件有限,存上一年的麥子只能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頓餃子。記得小時候人們蒸上幾個饅頭會拿來走親,好比現在的營養品一樣,那時候農村麥子面可以說是種奢侈品。經歷過那樣生活的人更能懂得這句話的意思,賣了麥子以后有錢買蒸籠,但可就沒有麥子來蒸饅頭了,既然蒸不了饅頭那只能蒸汽(爭氣)了。也是告訴人們想要過上想要的生活,就要靠自己努力的去奮斗。

如今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各種魚肉都不缺,更別說作為主糧的麥子了。想吃饅頭更是隨時都能吃到,在也不為了吃飯而發愁。而這句話也有了各種不同的版本“不吃饅頭爭口氣”、“不爭饅頭爭口氣”、“吃口饅頭堵口氣”總體來說都是想盡的意思,告訴人們有骨氣的說法,放到現在來說也很適用。

關于這句話還聽到過一個版本,“賣了孩子買蒸籠,不蒸饅頭爭口氣”,或許是因為口音的誤傳,結果成了從爭氣了變成了賭氣的意思,自然這樣的想法要不得。不過爭氣可不一時的意氣之爭,許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農村發生過這樣的事,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別人爭了起來,本來說開了就行,就是為了爭口氣相互的報復對方,最后挺好的關系搞的老死不相往來。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爭氣可不是為了發脾氣,而是要有自己的骨氣。

現在農村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生事物層次不窮,許多俗語也已經不適合當下的環境。但我們要理解俗語其中的意思,這些老話的產生的環境,雖然不適用但這些經驗仍然有參考的價值。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28198.html
下一篇:小熊酸奶機怎么使用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