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菩提果做的手鏈菩提醬果不僅好吃
發(fā)布時間:2025-10-23閱讀(3)
菩提醬果,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總覺得是菩提果腌制而成,但其實不是。菩提醬果是由南酸棗(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紫蘇加上白砂糖制作而成,跟菩提果 (無患子科無患子屬植物)并沒有關(guān)系。


菩提醬果吃起來軟軟糯糯,甜酸度剛好,不會甜到齁人,也不會酸到倒牙,還帶著紫蘇的香氣。南酸棗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區(qū),與平常吃的紅棗、酸棗(鼠李科棗屬植物)不是一個科目,因此味道也有明顯的差別。
在早期的南方地區(qū),南酸棗還在樹上的時候,是沒有人愿意吃的。因為沒有掉的南酸棗沒有成熟,又酸又澀,直到南酸棗從樹上掉下來果肉摔爛,才會有村民結(jié)伴上山拾取。摔爛的南酸棗才是成熟的,可以生吃,酸酸甜甜十分開胃。除了生吃,還可以做成蜜餞或是釀酒。南酸棗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據(jù)《廣西中草藥》記載,南酸棗鮮果有消食的功效,果核有清熱毒和殺蟲收斂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也介紹南酸棗具有行氣、活血、養(yǎng)心安神、消食、醒酒、解毒等作用。

想不到吧?南酸棗的果核不僅可以清熱毒,還能做成手串。吃過菩提醬果的人都知道,果核是橢圓形的,很堅硬,一端有五孔,可用于制作“菩提子”手串。南酸棗也因此有個別稱“五眼果”。

南酸棗核,又被稱為“五眼六通菩提子”,頂部的五個小孔加上首尾貫穿打洞,暗合佛教的“五眼六通”,也因此得名。在佛教中,五眼六通分別為: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六通。五眼六通菩提子,有希望人能嚴查秋毫、通達有學(xué)問的寓意。五眼六通菩提子較為冷門,產(chǎn)量大,價格便宜,喜歡收藏菩提的朋友可以放心入手。

南酸棗可不止果肉和果核是寶,南酸棗是比較好的速生造林樹種,樹皮和葉子可以栲膠,莖皮纖維可以做成繩索。樹皮和果子還可以入藥,有消炎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可以外用于治療大面積的燒燙傷。南酸棗的樹皮還因柔韌性好,可以用來做鞣劑(處理皮革的天然化合物)的原材料,防腐又防水。

而菩提醬果,算是南酸棗最出名的衍生品之一了。新鮮的南酸棗、配上美味的紫蘇,經(jīng)過傳統(tǒng)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是十分開胃的湖南特色小吃,久吃不膩。作為湖南特產(chǎn),菩提醬果是湖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小吃,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邊吃菩提醬果邊玩菩提果核了。

吃上一口菩提醬果,絕對會讓你嘖嘖稱贊,酸甜開胃加上紫蘇特有的香味,非常美味。買上幾袋當作手信送朋友一起品嘗,吃完的果核還能收藏,一起感受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獨特“禮物”吧!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互聯(lián)網(wǎng),
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lián)系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3320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