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畫的最好看全家福長什么樣(青梅竹馬到金婚)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4)
恩愛的夫妻,槌不離鑼。
——《打花鼓》
翻開幾大本彩色鉛筆畫作品集,就翻開了長春老兩口兒王淑紅和梁萬戎相依相守、攜手同行的60多年時光。
幼年時,他們是鄰居,相伴著走進學堂,成了“同桌的你”;
青年時,他們成了伴侶,彼此溫暖,彼此激勵,彼此成就;
現如今,兒孫繞膝,盡享天倫,明年將迎來金婚。
這些作品,是王淑紅退休后自學繪畫創作的。在老伴兒梁萬戎的策劃下,她將舊日珍貴的點滴時光記錄下來,并匯編成冊。對他們來說,這既是對美好生活的見證,也是對后輩的教育。

小學時同班又同桌

下雨天一同上學

冬天一起放學回家

歘(chua,一聲)嘎拉哈是王淑紅兒時的一種游戲
3月12日,在長春市朝陽區立信街附近的家中,老兩口兒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1945年,他們出生于吉林省榆樹市,從小就是鄰居,一起上小學,還是同桌,又上了同一所中學。王淑紅在師范學校畢業后,在榆樹市當教師,梁萬戎從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在榆樹市委黨校工作。親友覺得他們很般配,“都是大學生,都有文化,文質彬彬的。”王淑紅說。經過撮合,兩人處上了對象,并于1970年結婚。

“夫妻筑巢”,合力建設小家園

下班后,小兩口兒一起喂雞

生活中互助互愛

退休后共同進入老年大學
他們在工作上積極進取,生活中互敬互愛。退休后,他們來到長春生活,還進入老年大學,又成了同學。
2007年,王淑紅因為不慎崴了腳骨折,臥床休養半年,她就把畫畫這個上學時的愛好撿了起來,開始時還是臨摹,后來就開始創作。孩子們對媽媽很支持,經常給她帶來彩色鉛筆。
“彩色鉛筆帶著方便,隨時都能畫,把我們旅游的經歷畫下來,覺得特別有情趣。”王淑紅說,在創作中她感受到,“藝術真的是來源于生活,需要仔細觀察,越畫對生活越珍惜!”
王淑紅越畫越有興致,老伴兒梁萬戎給他當參謀、出主意,可以把“我和老伴的故事”當作一個創作主題,把老兩口兒這幾十年的人生經歷畫下來!
就這樣,王淑紅執筆,將印象深刻的經歷都畫了下來。
翻開作品集,
一幅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
一幕幕歷久彌新的往事,
展現在眼前……
茅草房,農家院,孩子們玩老鷹抓小雞,他倆那時就在一起;
上學了,課堂里,他們是同桌,教室里還有取暖的爐子和煙囪;
上中學,她撐著油紙傘,他頭頂披著麻袋片,一同走在飄飄灑灑的雨絲里;
胸戴紅花,他們舉行了婚禮,親友們手捧著禮物來祝賀;
小兩口兒一起推車、運土,白手起家,建設自己的小家園;
下班了,他們一起摟樹葉,用來燒炕,方便又省錢;
周末休息,他在院子里洗衣服,她在旁邊晾衣服;
孩子們睡了,她在家里備課試講,他給她做輔導,如何把課講得更好;
他埋頭工作,通宵起草報告,她送來一杯水;
她當上了校長,在全市中小學運動會上指揮團體操表演;
他在黨校為年輕干部們講黨課;
退休后,他們一起走進長春老年大學;
她到戶外寫生、繪畫,退休后開始攝影的他為她拍照片;
他們還一起演出、一起下棋、一起旅游……

老伴兒老伴兒,一直相伴

閑暇對弈,“棋”樂無窮

三代同堂,一大家人其樂融融
歲月流逝,畫面上的人數也在增加,從最開始的小兩口兒,到孩子們在身邊玩耍,接著是孩子們長大成人,到后來,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時,他倆已不再年輕,但依舊像年輕時一樣,彼此相依。
王淑紅的彩色鉛筆畫一共制作成了九冊作品集,其中《我和老伴的故事》《童年趣事》《真實的經歷》三冊記錄他和老伴兒的經歷,作品100余幅,其他的《隨筆小畫》《南方之旅》等作品六冊,近200幅。
“我們都70來歲了。”一直默默陪在旁邊的梁萬戎說,“國家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困難,國家興旺發達的時候,我們也感到非常幸福。我們的生活經歷是我們國家發展經歷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創作一定會很有意義,這就是我們創作這套作品的想法。”
他還說,當初沒有照相機,無法把生活記錄下來,現在用畫筆描繪下來,對自己來說,可以加深記憶,也能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的生活有多不容易,對他們有教育作用。

王淑紅與梁萬戎老兩口兒

繼續用彩色鉛筆描繪多彩的生活

王淑紅的彩色鉛筆畫匯編成了9個冊子。她和老伴兒的故事仍在溫暖繼續
結婚49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王淑紅想了想說,“我們倆志同道合,做什么都在一起,舉個例子,他洗衣服,我晾衣服,他喂雞,我剁食兒,非常協調、和睦。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學習,都很融洽。我幫他做棉襖、棉褲,還做鞋,做鞋的時候做歪了,他也不挑。當年條件很艱苦,但我們不怕苦,一直樂觀向上,白手起家……苦點兒,樂點兒,感覺都挺甜的。”
(轉自吉林日報)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