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復習(部編語文教材九下)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8)
一、基礎知識填空
1.《戰國策》 屬于【 】體史書,是西漢【 】根據【 】時期的資料編訂的。共33篇,分【 】編次的;《史記》屬于【 】體史書。《春秋》是我國第一部【 】體史書,我們學到的《曹劌論戰》節選自《左傳》,《左傳》也屬于【 】體史書。
2.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
3.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有名的外交家?【 】

二、知識梳理
1.通假字
?秦王不說 【 】通【 】 【 】
?故不錯意也 【 】通【 】 【 】
?輕寡人與 【 】通【 】 【 】
?倉鷹擊于殿上 【 】通【 】 【 】

2.古今異義
?豈直五百里哉 古義: 【 】今義:【 】
?雖然,受地于先王 古義: 【 】今義:【 】
?休祲降于天 古義: 【 】今義:【 】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古義: 【 】今義:【 】
?跪而謝之 古義: 【 】今義:【 】
?跪而謝之 古義: 【 】今義:【 】
?以頭搶地耳 古義: 【 】今義:【 】
?大王加惠 古義: 【 】今義:【 】

3.詞類活用
?天下縞素 【 】
?輕寡人與 【 】
?請廣于君 【 】
?與臣而將四矣【 】

4.一詞多義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使【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 】使【 】
?輕寡人與 與【 】
與臣而將四矣 與【 】

三、銜接中考
【一】2004年黃岡市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1)倉鷹擊于殿上【 】(2)長跪而謝之【 】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2分)
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2分)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
(2)與臣而將四矣。 【 】
4、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3分)【 】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 】

【二】(2005年大連市)文言文閱讀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使【 】②以君為長者 以【 】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 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若:【 】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若:【 】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若:【 】
3、面對強秦的無理指責,唐雎是如何應對的?【 】

【三】2005年福州市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標示下面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雖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2)公 亦 嘗 聞 天 子 之 怒 乎
2、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②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
④否,非若是也【 】
⑤長跪而謝之曰【 】
⑥寡人諭矣【 】

3、本文講述了【 】的故事,表現了唐雎 【 】的精神。
4、文中描寫秦王神態的詞語有“不悅”、“【 】”、“ 【】”,表現了秦王【 】和【 】的特點。

【參考答案】
一、1.國別,劉向,戰國,國;紀傳;編年,編年。
2.唐雎出使秦國戰勝秦王,捍衛了國家領土。
3.藺相如完璧歸趙;諸葛亮聯吳抗曹。
二、1.?說 悅 高興 ?錯 措 放置 ?與 歟 表疑問語氣 ?倉 蒼 青色 2.?只是,僅 ;不彎曲?雖然這樣 ;轉折連詞?吉祥;休息? 交換;容易,簡單 ?一種坐姿,直身而跪;雙膝著地?道歉;感謝或凋落?碰,撞;搶奪?施加,給予 ;增加

3.?名詞作動詞:穿白色喪服 ?形容詞作動詞:輕視,看不起 ?形容詞作動詞:擴充?數詞作動詞:變成四個人
4.? 派遣;派遣,出使 ?同“歟”,可譯為“嗎”;和,同

三、【一】1、(1)“倉”同“蒼”,青色。(2)道歉。
2、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可安陵君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3、(1)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怒,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2)我將效法他們三人,與你同歸于盡。

4、首先,唐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舉了三個布衣之士的例子來反駁秦王,并表示要效法這些有膽識的勇士,不畏強暴,刺殺秦王。最后,唐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義,挫敗秦王。
唐雎是一個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的人。
5、示例:(1)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2)晏子 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3)諸葛亮 舌戰群儒,聯吳抗曹。

【二】1、①派(令、命、派遣)②把
2、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如果(假如)
3、(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的立場,斷然拒絕“易地”。)

【三】1、(1)雖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2、①交換②通“措”,置③擴充④這,這樣⑤道歉⑥明白
3、唐雎出使秦國,維護國家利益(唐雎不辱使命) 不畏強暴(忠貞愛國)
4、怫然怒 色撓 驕橫兇暴 色厲內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34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