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趣味文言知識(趣味語文知識二三)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及字字形演變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刪
“及”是會意字。甲骨文像一手從后面抓住一個人的樣子。金文像一個彎腰的人被背后伸過來的一只右手捉住了腿。小篆承接金文而來。隸變后楷書寫作“及”。
《說文·又部》:“及,逮也。從又,從人?!保?,追上。由又、由人會意。)本義為“趕上抓住,追上”。引申泛指:
(1)〈動〉到,等到。
如:及其家穿井(《穿井得一人》)/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及(到了)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力所不及(達到)
(2)〈連詞〉和、與
如:至霸上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3)〈動〉比得上。
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有過之而無不及
(4)〈動〉推廣到,涉及到。
如: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言不及義/愛屋及烏。
短文助記:
陳留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一日與友山中狩獵,見一兔,猛追之。殆及(趕上)之,忽見一蛇,兔脫,而為蛇所傷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陳留將死之時,曰:“此事及(牽連到)友,及(到)家不宜揚。愿及(趁)吾未去之時托孩于爾。清明及(與)中元,于吾墓焚紙而已?!毖援吽焖?。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