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1)
電子教材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寫作指導
一、什么是“讀后感”?
顧名思義,先來讀,再有感受和想法。讀后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收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
二、習作方法解密
“讀后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延伸和發展。我們在讀的基礎上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讀原作,理解所讀作品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
2、把作品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弄清楚,做好讀書筆記。
3、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抓住感受最深,最有話可說的內容去談,不要面面俱到。


五、作文標題
題目可以是“讀《xxx》有感”或“《xxx》讀后感”,也可以將它作為副標題,再自擬題目。
六、修改指導
(1)是否有讀有感,以感為主?
(2)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
(3)是否聯系實際?
(4)還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鑒、學習?
圖文解讀























































同步練習2
讀《童年》有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阿廖沙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伙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后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開始走向成熟。
我喜歡這本小說,也因為這本小說更熱愛現在的生活。
《水滸傳》讀后感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奄和羅貫中合作而寫成的。書里講的是各種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光彩照人。里面的魯智深、武松、林沖、宋江等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眾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武松。
武松武藝高強,性格剛烈。他還有超人的力氣和勇氣,在景陽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鐵錘般的的拳頭,三兩下就把老虎給打死了。這里我非常佩服武松的勇敢和氣魄。
武松還是一個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的人。當他知道哥哥被西門慶欺負而死的時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狀,他相信官府會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狀不行,他便親手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然后便去了自首。從這兒可以看出他是個敢作敢為光明磊落的人。
《水滸傳》這本書寫得非常精彩好看,把毎個人物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把每個打斗寫得都非常逼真。比如景陽崗打虎中,把武器松、店家、老虎的動作都刻畫得淋漓盡致,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里面的一拳一腳描寫的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刻畫得非常鮮明。
《水滸傳》還反應了宋王朝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歡看這本書。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在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讀過一個感人的故事,叫《賣火柴的小女孩》。每當我想起那個故事,我的心情就變得難以平靜。
《賣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講述了一位家境并不寬裕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賣火柴的故事。在賣火柴的過程中,她的一雙鞋意外丟失了,只好赤腳走在大街上,可她不敢回家因為她那天沒有賺到一個銅板,害怕回去以后被父親打。后來,小女孩為了取暖,點燃了自已身上帶的第一根火柴,很快火柴就熄滅了,在點燃第二根火柴的時候,她出現了幻覺,第三根、第四根……最后產生的幻覺是她的祖母和她一起飛向了天堂,在那里沒有饑餓,不再有寒冷,有她想要的一切。第二天,當人們在街上發現小女孩時,她雙頰通紅,面帶微笑地離開了人世間,在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已燃燒過的火柴……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可是每次讀到這里,都會令我心如刀割、傷心落淚。我時常在想:我們的年紀都差不多,但為什么當我在除夕之夜看電視、吃年夜餃子時,她卻在寒冷的除夕之夜里賣火柴;深夜,當我在溫暖的臥室里進入甜美的夢鄉時,她卻在冰天雪地里劃亮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幻想那一點點想得卻總也得不到的小幸福……想到這里,我的心一陣刺痛,我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我愿所有如我這般大的孩子都能在陽光雨露中幸福、快樂地成長。
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我還想到我們應該多給那些學習上、生活上遭遇挫折、遇到困難的同學更多的力所能及地幫助。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或許這樣,“賣火柴的小女孩”那般類似的悲劇才不會在現實生活中上演。“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堅信,愛能夠化解一切,有愛的地方,才會有春天,才會顯得生機勃勃!
《賣火柴的小女孩》,你令我至今難忘。從你那里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當人們為申奧成功歡歡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一個百年的惡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就在前幾天,我學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國在過去所受到的屈辱!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但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用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而且,他們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這段屈辱的歷史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底。學習了《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篇課文,我非常地憤怒。閉上雙眼,我仿佛看到了:一八六零年十月十九日上空的最后一縷虛無縹緲的清煙,在向上天質問:“圓明園有何過錯?可惡的英法聯軍為什么要把它燒毀?”是啊,英法聯軍為什么要把這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園林洗劫燒毀?清政府為什么不去抵抗外來入侵、讓別人在我們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太多的為什么,讓我心中的那一潭靜水,像被小孩丟進了一塊石頭,久久不能平靜。
哎,圓明園,你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歲月,方能得到那無與倫比的輝煌,卻在幾天之內毀于一旦,失去了昔日的光輝與繁華,失去了以往的耀眼與奪目。我只得仰天長嘆,嘆息清政府之腐敗,嘆息英法聯軍之野心,嘆息你那美好的過去。
今天,我們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我們可以盡情在開滿鮮花的公園里游戲;我們可以在家中享受一切美好的待遇。但無論生活怎樣好,我們還是應該刻苦讀書,掌握科學知識,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讓歷史不再重演!請同學們永遠記住: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我感受非常深:圓明園乃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林園、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然而,它被毀滅了!這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三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漫步園內,猶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各種奇珍異寶、歷史文物。
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凡是能拿動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任意破壞。為了銷毀罪證,他們在園內放火,連燒三天。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
我對英、法聯軍的這一行為氣得咬牙切齒。圓明園里的寶貝是我們中國的,為什么卻被他們這幫賊搶走了呢?可見我們當時的清政府是多么的腐敗無能啊!圓明園內收藏著各種奇珍異寶,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祖國歷史文化的見證,我們祖國的歷史文化都被他們搶奪走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而是我國近代一百年一段恥辱歷史的見證!
這個世界上的瑰寶圓明園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英法聯軍,你們所作所為永遠記在我們中國人的心里,雖然現在已經過了很多年了,但是我們依然不辱國恥。當時圓明園被毀滅是因為當時中國人不強大,以后我們一定會漸漸地把中國發揚光大,讓別人不能欺負我們!
生活中多動腦
——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有感
說到讀書,那可是我最大的興趣愛好。我讀過許多書,但我覺得最有趣的要數美國著名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了!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湯姆少年時代的趣事,體現了湯姆的淘氣、勇敢與聰明。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湯姆被姨媽趕去刷墻的故事。有一天,姨媽讓湯姆去刷墻,湯姆十分不樂意,但也只能忍氣吞聲地去干活。這時,湯姆的好朋友班恩手上拿著一個蘋果走過來。湯姆動了動腦筋,想出了一個好點子:他假裝一副快樂的樣子,一邊刷墻,一邊手舞足蹈地哼著小曲。班恩看了,覺得刷墻一定很好玩,就用一個蘋果和湯姆換得了刷墻的機會,湯姆則在大樹底下吃起了蘋果。湯姆用這個辦法吸引了更多的朋友,而他自己也獲得了許多“戰利品”。淘氣的湯姆愛動腦筋,總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記得有一次,我畫畫時用畫筆蘸好了紅色的顏料,剛準備下筆,畫筆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從我的手指縫中滑了下去,掉在了畫紙上,原本和諧的畫面上多了一抹刺眼的紅色。這下可慘了,一上午的工夫白費了,我急得差點哭了。突然,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在“臟”的地方畫了一朵大紅花,又畫上了綠綠的葉子襯托著。畫完后,我仔細地看了看,這幅畫不是變“臟”了,而是變得更有生機了!我又驚又喜,原來愛動腦筋可以使許多“壞事”變成好事啊!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動腦,什么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無比的憤怒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今天,我懷著無比憤怒的心情,讀完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
讀完了課文,我知道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在北京西北郊,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可現在,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只是殘垣斷壁,真令人氣憤。當我讀到圓明園的建筑碧輝煌,富有詩情畫意時,不禁發出了由衷的贊嘆。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建造出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藝術瑰寶!這是一項多么艱巨而又偉大的工程呀!這充分的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我為我們的偉大的民族而感到驕傲。當我讀到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奪我財寶,燒我園林時,我的心情沉重,心里充滿了憤怒與仇恨! 這些強盜們肆意毀壞園林,竟把“萬園之園”化成灰燼。金壁輝煌的殿堂——沒有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沒有了!珍貴的歷史文物——沒有了!只有一片廢墟!看到這里,我恨不得給他們碎尸萬段,砸成稀八爛!我不禁大聲地罵到:“你們這些壞人!竟敢胡作非為”!
讀完文章,我既為失去了圓明園而感到憤怒,又感到無比傷心。不由得使我想到了1931年9月18日晚,日軍發動侵略戰爭,先占領沈陽城,隨后不到半年時間東三省相繼淪陷。1932年1月28日進攻上海;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進攻宛平城和盧溝橋。到了1938年10月,日軍侵占了華北,華中,華南。日軍侵略者所致之處,無惡不作。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山河失色,光在南京就殺害了無辜軍民30萬人! 之后,中國人民經過了8年的浴血奮戰,洗刷了一百年來被挨打的恥辱,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挽回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由一個背負著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重壓,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民族,成為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令世人矚目的民族,亂翻的烏云掃清了,祖國迎來了一個黎明。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局面,請不要忘記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這可恨的一天!我們青少年只有將這個國恥記在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抱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今天,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不忘記國恥!迎接挑戰,邁開堅定而沉著的步伐,向光輝的未來前進!
樂觀地面對生活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這是馬克·吐溫說的一句話。當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后,我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變成盲聾人后的生活和她的求學生涯。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我們要熱愛生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她——海倫·凱勒,是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的孤獨歲月的柔弱女子。然而,正是這么一位幽閉在盲聾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
海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我不敢說從沒有怨天尤人或沮喪的時候,但我更明白這樣根本于事無補。因此,我總是極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腦子不要去鉆這種牛角尖。”看,海倫這樣一個身體極度不自由的人,還能這樣樂觀地面對生活,向命運發起挑戰,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生活是多么苦,命運是多么不公平呢?
可在現實生活中,我是怎樣做的呢?記得在我十歲的時候,我和小伙伴賽跑時突然被石頭絆倒了,摔了一跤,胳膊骨折了。骨折的那些日子里,我每天都哭喪著臉,心里不停地埋怨:老天爺真不公平,為什么偏偏讓我受傷?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不應該。我就受了一點傷就這樣悲觀,長大后一定是一個不能吃苦的人。以后,我一定不能輕易落淚,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
在我心中,海倫就像一位英雄,時時刻刻鼓舞我、激勵我、啟發我,讓我樂觀地面對生活。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讀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心中不由一怔,頓生感慨。
文章大致講了“我”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認為精彩極了,父親卻認為糟糕透了。兩人爭吵起來。在這兩種不斷的極端斷言中,“我”健康成長,最后登上了文學的殿堂。
在生活中,不少人只會接受贊美和夸獎,討厭警示、批評。不錯,贊美是人人都愛的,它會令人有種自豪感、成就感。但是,接受過多贊美的人,往往聽不進忠言,會驕傲自滿,一意孤行,自認為不可一世。這種成就了一點就飄飄然的人,最終會失敗。
而過多地接受責備,也不好。受責備過多的人,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事事優柔寡斷,不敢嘗試,生怕自己不行,會把事情做砸。離成功就算只有一步之遙,他們不會昂首向上,而是再三懷疑自己,思量著自己是要還是不要,然后在思量中坐等機會消失。若文中的作者寫出的每篇文章他父母都說“糟糕透了”,那他還能繼續寫作嗎?他還能成功嗎?
所以,贊美和批評都必須有,形成互補,良性循環。我們不能嫌棄批評,也不能依賴贊揚。雖然批評會讓你沮喪,但忠言逆耳,你會發現有時也很有用;雖然贊美會讓你開心,堅定信心,但太多的贊美會讓人安于現狀止步不前。
很好地接受批評和贊美吧!這樣,成功就離我們更近了。
讀《木偶奇遇記》有感
我讀完了《木偶奇遇記》這本書,感觸良多,受益匪淺。
書中主要講的是匹諾曹在經歷很多磨難后,從一個懶惰、愛撒謊、不愛學習、經不住誘惑的木偶變成了一個勇敢、善良、有主見的真正的孩子。
當我讀到匹諾曹為了看木偶大劇場而把識字課本賣掉時,我很氣憤。要知道,那可是他的爸爸用自己的外套換來的,可憐的爸爸現在還在家里凍得發抖呢!匹諾曹,你真是不懂事,你怎么可以把書賣掉呢?沒有書你怎么學習知識呢?沒有知識,你肯定要上當受騙。可是當我想到他畢竟還是個孩子,犯了錯誤還可以改時,我又原諒了他。
當我讀到他被狐貍和貓騙去種金幣時,我又覺得匹諾曹很可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匹諾曹,難道你不懂得這個道理嗎?你不學習,沒有知識,一點點誘惑都經受不住,光想著不勞而獲,真是個傻瓜。這樣的匹諾曹以后可怎么辦呀?我不禁又替他擔心。
終于,匹諾曹意識到:“我要改變我的習慣,做一個善良的、聽話的孩子。我已經覺悟到凡是不聽話的孩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后來,匹諾曹真的變得勇敢了。為了救爸爸,他勇敢地和鯨搏斗。鯨是那么的龐大,匹諾曹是那么的渺小,可他毫不畏懼,救出了爸爸。讀到這里我很敬佩他。匹諾曹最終真的成為一個勇敢、善良、好學、有主見的小男子漢。我真為他感到高興!
想想匹諾曹,再看看我自己。在生活上,有時我有依賴性;在與人交往上,有時我很被動;在一些活動上,有時我不夠大膽……匹諾曹像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要改正這些不足,成為一個勇敢、善良、有主見的孩子。
圖文素材來源于小學語數,好的資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