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10)
來源:【浙江教育報】淺談語文要素的提煉與落實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如何在語文課中落實語文要素?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如何在語文課中落實語文要素
來源:【浙江教育報】
淺談語文要素的提煉與落實
——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
●針對統編教材“雙線并行”的編排特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讓語文要素在教學中落地。
□紹興市越城區皋埠街道中心小學
裘琴琴
統編教材按“雙線并進”形式編排:一條是寬泛的人文主線,一條是語文要素主線。教材將各種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語和習題中,教師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一目了然。但如何把握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教材甚至一個年段的語文要素?這些要素被教師確認后,如何在課堂中有效落實?筆者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談談語文要素在教學中該如何提煉和落實。
一、找尋“要素”,明晰單元內在邏輯
語文深度學習的真實發生要求教師摒棄完全依賴個人經驗的文本教學解讀。此教學解讀可能對文本所有的價值都予以挖掘,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這勢必導致學段不清、失去重點,落入淺學習的窠臼。如何避免?教師應運用課程思維,充分挖掘文本在縱向課程體系內的坐標價值,在橫向上鏈接相關閱讀及生活體驗表現出來的獨特個性,于審慎的解讀中聚焦核心教學價值,使語文要素落地開花。
從單元導語中明確語文要素。本單元以“世界各地”為主題,有兩個要素:一個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另一個指向習作“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所選取的兩篇精讀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和另一篇略讀課文《金字塔》,展現了威尼斯水城的獨特風光,描寫了荷蘭安閑的牧場,介紹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能激發學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興趣,這與后面習作有內在聯系。
圍繞這一語文要素,本單元精讀課文的課后題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交流平臺”對語文要素進行梳理總結,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所體現出的景物的獨特魅力;“語句段運用”引導學生運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進行表達。
二、聚焦“要素”,勾連文本學習表達
本單元各部分內容之間相互聯系,為既體現教學功能又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采用“勾連文本學表達”的方法,應打破單篇教學壁壘,打亂教材順序,進行整合重組。
1.重組整合,圍繞主題開展學習
精讀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與“交流平臺”“語句段運用”都注重表達方法的運用,可以進行整合。學生隨著文字領略異域風情,在整組學習中尋找“動”“靜”印記。從《牧場之國》第五自然段的描寫中領悟荷蘭牧場的寧靜、悠閑、喧囂和繁忙,以動襯靜、以靜襯動,把牧場風光的動靜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
略讀課文《金字塔》與“口語交際”都突顯搜集資料和整合信息,可以進行整合。
2.小組合作,圍繞主題深入探究
以驅動性問題“《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這三篇課文的哪些描寫吸引你、打動你”為話題,引導學生持久思考。除了重點感受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學生還從這三篇課文的探究中提煉出把介紹推文寫得吸引人、打動人的妙招。這些探究內容為本單元的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學習做好鋪墊。在整合重組單元學習內容,并進行持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運用比較、分類、抽象、分析等方法,解決問題,形成高階認知。
三、夯實“要素”,整合板塊反復運用
想讓語文學習要素真正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教師需將要素細化為教學內容,通過課堂上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習得方法,在遷移銜接、拓展實踐中,逐步加以強化。
學會遷移,一課到一篇。如學完《金字塔》后,可以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埃及的金字塔》一文進行比較閱讀,從而讓學生了解非連續性文本的特點,并能從中獲取所需信息。
拓展閱讀,一課到一本。如學習了課文《威尼斯的小艇》,可推薦馬克·吐溫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書閱讀;學完課文《牧場之國》,可以推薦卡雷爾·恰佩克的《牧場之國》一書閱讀。
實踐訓練,一法到一用。在本單元《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中,教師可提供訓練內容,引導學生將掌握的方法主動用到語文實踐中;在“詞句段運用”中,安排系列語言實踐活動后,教師可再創設情境學習語文要素,以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習作”中,教師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提高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表達中理解詞語,體會情感。
本文來自【浙江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55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