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高一語文整本書閱讀推薦篇目(高一語文整本書閱讀)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9)
點右上角關注,可讀系列文章
作為剛剛進入高中的孩子,面對著一部老的學術著作,會不會感興趣?如果不感興趣怎么辦?
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導引題,是方法之一。

《文字下鄉》閱讀導引
1.作者認為,是當面交談好,還是用文字交流好?為什么?
答:當面交談好。原因是:①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生了阻礙,不能當面講話,才需要找一些東西(比如文字)來代話。②如果是面對面可以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約束的記號(指文字)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③文字所能傳的情、達的意是不完全的。
2.作者為什么說“無言勝似有言”?
答:語言使人和人之間的情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實際情意都走了一點樣,使感覺敏銳的人怨恨語言的束縛。
3.作者對文字下鄉持什么態度?
答:有限的贊成。一方面,作者認為,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拋離鄉土社會,文字是現代化的工具,所以贊成文字下鄉。另一方面,作者認為,文字和語言,只是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有缺陷,傳情達意也是有限的。
《再論文字下鄉》閱讀導引
1.文化是怎么來的?
答:文化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持著的社會共同經驗。
2.記和憶有什么不同?鄉土社會的記憶有什么特點?
答:①“記”帶有在當前為了將來有用而加以認取的意思。②“憶”是為了當前有關而回想到過去的經驗。③鄉土社會記憶的特點是:他們個別的經驗,就等于世代的經驗,經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
3.鄉土社會的人希望自己成為名人嗎?為什么?
答:不希望。鄉土社會里是“人怕出名豬怕壯”,不為人先,不為人后,做人就得循規蹈矩。
4.作者認為文字下鄉有必要嗎?為什么?
答:作者認為,只有當中國社會鄉土性的基層發生了變化,才需要文字下鄉。原因是:在當前的鄉土社會中,人們并不是遇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600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