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美食>宮保雞丁是魯菜還是京菜北京烤鴨番茄炒蛋
發布時間:2025-10-25閱讀(2)
據記載,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齊國都城臨淄,都是繁華之極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大廚很多那時開始,齊魯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點而且后來北京的宮廷大菜根基全在魯菜為什么山東魯菜有如此繁盛的飲食文化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宮保雞丁是魯菜還是京菜?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宮保雞丁是魯菜還是京菜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超級制作的精品課《郭論·郭德綱品俗文化史》編輯丨文二據記載,西周、秦漢時期,魯國都城曲阜,齊國都城臨淄,都是繁華之極的城市,飲食行業盛極一時,大廚很多。那時開始,齊魯大地在吃上就可圈可點。而且后來北京的宮廷大菜根基全在魯菜。為什么山東魯菜有如此繁盛的飲食文化呢?
地大物博,食材豐富山東大地得天獨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說魯菜的食材選料豐富,選料豐富就刺激了烹飪技法的豐富多彩。 其實這也說明:只要是飲食興盛的地方,出美食的地方,其實都是物產比較豐富的地區。
儒家精神,食不厭精孔圣人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美食家,孔圣人講究吃的“精細”二字,他的飲食觀奠定了這2000多年來中華飲食里的審美觀念。而且孔子“食不厭精”的精神追求也奠定了魯菜的基礎。從春秋時期,山東的飲食就非常注重禮儀和上菜的順序,直到今天還延續著。
魯菜里最等級規范的就是作為宮廷國宴的孔府菜。《曲阜雅集》記載,西漢以來,孔子后裔政治地位超然,直至明清設立衍圣公,成為了天下文官手,歷代帝王師,經常設宴款待來曲阜祭孔的皇帝們,所以孔府菜成為了歷朝歷代的官府菜。
孔府菜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不折骨,桂魚、烤鴨、烤乳豬、一品豆腐、壽字鴨羹,食不厭精。而且特別講究級別規格。孔府菜的第一等菜,是為接待皇上,是清朝的國宴的規格,全套的銀餐具。上菜共196道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全羊帶燒烤。第二等是高擺宴席,宴席上放四個大白蠟燭一樣的高擺,刻上“壽比南山”,填上圖案干果,上面擺著銀盤子盛放的菜肴。
道道魯菜有典故孔府菜除了宴席莊重高雅,很多菜名也講究典故。例如烤鰉魚竟然被叫做“燒秦皇魚骨”,這又是為什么呢?
相傳,當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孔家九世孫既怕性命難保,又不愿交出祖傳書簡。遂帶著書童伏生遠走嵩山,隱居茅棚。孔家九世孫在逃亡途中,一邊向書童傳授儒家經典,一邊逮水中鰉魚烤了來吃。烤出來的鰉魚連骨頭都是酥的。后來聽山中道士說,鰉魚是秦始皇的親戚,孔家后人便感慨:我們這叫“銜恨吃燒秦皇遺骨,臥薪傳衍儒家經書”。這便是名菜“燒秦皇魚骨”的由來了。
魯菜除了孔府菜,還有膠東菜、博山菜、濟南菜這些分支。濟南菜中的宮保雞丁也是一道“有故事”的名菜。它與清朝的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丁寶楨有關系。丁寶楨是晚晴名臣,曾任岳州知府、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四川總督,一生報國愛民。
丁寶楨特別喜歡吃雞肉和花生米,有次他游玩濟南大明湖,被路邊參觀門口的菜香吸引住了,他跑去問街邊炒菜的廚子,廚子說是爆炒雞丁。結果丁寶楨一嘗,這道菜又嫩又好吃!于是丁寶楨就把這位大廚聘為家廚,后來奉旨調任四川總督時也把廚子帶在身邊。丁寶楨政績卓著,死后被追封太子太保,當時人們叫他“丁宮保”,他愛吃的雞丁也就叫做“宮保雞丁”了。
高端魯菜,走入家常現在的魯菜不像其它粵菜、川菜,掛上菜系的牌匾,所以很多人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其實魯菜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日常生活。像蔥姜蒜、嗆鍋,這就是標準的魯菜底子;技法里爆炒熗炒,那就是魯菜的記憶;奶湯清湯,這都是魯菜。街上東北菜、北京烤鴨店,其實都是標準的魯菜;自家吃飯炒土豆絲、番茄炒雞蛋、木須肉,也都是魯菜。
魯菜需要高端食材,一個魯菜的宴會,光準備材料得半個來月。魯菜廚師入門門檻也高,俗話說三年川菜十年魯菜,人力成本高,所以魯菜不好推廣。但時至今天,魯菜能夠傳承下來,也確實證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魯菜真的很好吃!
關于主播:郭德綱:著名相聲演員,德云社班主,電視脫口秀主持人,2013年首次登上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郭論》是語言藝術家郭德綱聯合喜馬拉雅推出的一檔音頻節目,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民俗說故事,拾遺歷史品天下,給你一個從沒聽過的郭德綱。
關于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臺,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611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