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能吃嗎(掉在地上的美食)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9)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你用盡平生絕學,從蟹腿里剔出一條完好的蟹肉,美滋滋地夾著它往嘴里送。然后,啪嗒,蟹肉掉地上了。是撿起來若無其事地吃掉,還是把它丟進垃圾桶?估計每個人都曾經面....<p>你用盡平生絕學,從蟹腿里剔出一條完好的蟹肉,美滋滋地夾著它往嘴里送。然后,啪嗒,蟹肉掉地上了。是撿起來若無其事地吃掉,還是把它丟進垃圾桶?估計每個人都曾經面對地板上的美食,陷入過這樣的天人交戰,于是才會有五秒定律(Five-Second Rule)之類的說法產生,拯救全世界的拳拳吃貨之心。五秒定律流傳頗廣,就連近期大熱的卡通片《咱們裸熊》(We Bare Bears)里也出現了這種說法。那么,它究竟有科學根據嗎?</p><p>什么是五秒定律?</p><p>五秒定律在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一種民間說法,認為如果你能在五秒之內撿起掉在地上的食物(有時也包括餐具),它就不會沾染到多少細菌。換個通俗點的說法就是:快點撿,還能吃。五秒定律最初從何而來,似乎已經很難考證了。雖然很多人僅僅把這條定律當作一句玩笑,但仍有不少人對此深信不疑。2003年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人群中有70%的女性和56%的男性對五秒定律早有耳聞,而且,女性似乎比男性更能接受繼續食用掉在地上的食物。</p><p><img alt="掉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能吃嗎(掉在地上的美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654025673.jpg"/></p><p>五秒定律靠譜嗎?</p><p>盡管不是什么重大課題,還是有不少科研團隊對五秒定律的可靠性進行了探究。2003年,在伊利諾伊大學實習的高中生吉莉安?克拉克和她的同伴們在地板瓷磚上接種了細菌,然后將食物置于其上,停留的時長各有不同。最后的報告顯示,哪怕在五秒之內,放在地上的小熊軟糖和餅干仍然會沾染上細菌。2007年,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一個實驗室也對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專家們想要知道食物與受污染的表面接觸的時間長短,與食物沾染上細菌的概率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系。研究團隊在瓷磚、地毯和木板上接種了沙門氏菌,然后把香腸、面包之類的食物放在這些表面上,分別停留了5秒、30秒、60秒。五分鐘后,再分別測量食物中的細菌含量。他們發現,食物中的細菌含量和食物與污染表面的接觸時長并沒有必然聯系,無論是你放了幾秒鐘,還是整整一分鐘。污染表面的細菌總量才是問題的關鍵。研究團隊同時發現,污染表面的不同材質也會產生影響。比如,食物掉到地毯上,就比掉在木板或瓷磚上好一點。在這項實驗里,地毯上的沙門氏菌,只有1%被傳染到了食物上。換成瓷磚和木板,則分別是48%和70%。</p><p><img alt="掉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能吃嗎(掉在地上的美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3097688065.jpg"/></p><p>吃,還是不吃?</p><p>最近,克萊姆森大學教授保羅?道森在The Conversation網站上撰文,再次探討了五秒定律的問題。文中表示,掉在地上的食物究竟是可以繼續食用,還是變成“毒藥”,五秒鐘的時間并不是決定這件事的關鍵,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在那幾秒鐘里食物從地板上沾染了多少細菌,以及這塊地板到底有多臟。假如你家地板上有數以百萬甚至更多的細菌,哪怕只有其中的0.1%污染到了你的食物,也足以讓你生病。同樣,如果地上的細菌有很強的毒性,例如大腸桿菌強毒株,那么只需要一點點的量,就可能導致嚴重疾病,甚至讓你面對死亡的威脅。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家地板上出現這種細菌的可能性很小。另外,掉在地上顯然也不是食物受到污染的唯一途徑。細菌可以通過許多媒介被傳染,包括生食、殘留細菌的潮濕表面,還有我們的雙手和皮膚。這些媒介攜帶的可能是單個的細菌細胞,也可能是細胞集落,甚至可能是帶有生物膜的細菌群。這種生物膜存在于許多物體的表面,能夠為細菌提供保護,讓它們得以更久地存活,甚至能夠對抗殺菌劑和抗生素,難以清除。</p><p>道森教授的總結是,如果你吃下掉在地上的食物,不生病的概率更大一些。但是,如果食物恰好掉在有致病性的微生物上,無論接觸時間有多長,它一定會被污染。讓自己免于糾結的最好方法,大概就是讓你的雙手、餐具和地面都保持清潔。</p><p>文章來源:澎湃新聞網(上海) </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