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所得稅費用怎么算利潤總額?
發布時間:2025-10-26閱讀(2)
|
在不涉及永久性差異及無稅率變化的情況下,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企業所得稅稅率,那么,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企業所得稅稅率,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為25%。 由于由稅會差異的存在,所得稅費用并不等于當期應交所得稅,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當期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總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稅率=(利潤總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永久性差異)×稅率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利潤總額 /-永久性差異)×稅率 所以,由于稅會永久性差異的存在,利潤總額并不等于所得稅費用除以稅率,而是在所得稅費用除以稅率的基礎上加上或減去永久性差異,即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稅率-/ 永久性差異;只有在不考慮永久性差異的情況下,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稅率,這也是為什么報出的財務報表中,所得稅費用并非等于利潤總額與稅率的乘積。(www.ws46.com)
以上公式如何理解呢?稅會暫時性差異是指把時間拉長,按照稅法和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累計稅額將相等,即前期多交稅,后期就會少計稅,前期少交稅,后期就需要多交稅。應交所得稅核算的是當期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由于稅法和會計準則規定的不一致,當期經濟活動造成的未來期間多交稅,或少交稅,賬務上就計入“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 稅會暫時性差異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會造成當期少交稅,未來期間多交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會造成當期多交稅,未來期間少交稅,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上繳國家稅款總額不變,只是納稅時間上的差異。比如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賬務上計入“資產減值損失”,影響會計利潤總額;但是稅法上對于未經核準的減值準備不得稅前扣除,當相關損失實際發生時,可以稅前扣除,這就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當期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調增處理;未來期間損失實際發生時,準予稅前扣除,發生的當期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需要調減處理。
而永久性差異,是指這種差異不會造成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彌補,比如稅法規定職工福利費的扣除限額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部分,不得稅前扣除,當期不得扣,以后期間也不得扣,超過部分就屬于永久性差異,只會單方面影響當期應交所得稅,不會影響未來期間的應交所得稅。 同時,在前后期間稅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稅會暫時性差異導致的對當期所得稅的影響和對未來期間所得稅的影響金額才相等,而實務中,由于國家對企業的一些階段性優惠政策,可能導致前后稅率不一致,比如小微企業優惠政策。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