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科技>為什么基本粒子還會發生衰變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包含25個粒子,我們周圍的物質幾乎由它們的一半組成。首先是電子,然后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它們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不同組合構成,由8種膠子緊緊地把它們粘在一起。
還有其它粒子,例如τ子,它與電子非常相似,只是它比電子重約400倍。它還很不穩定,壽命只有3×10^-13秒,然后它會衰變為一個電子、一個τ中微子和一個電子反中微子。那么,τ子是由這三個粒子組成的嗎?當它衰變時,這三個粒子再飛散出來?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解釋,基本粒子衰變是為了達到最低能量狀態。但這并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能量在衰變過程中是守恒的。事實上,這些基本粒子衰變的原因與能量無關,而與熵有關。
一個重粒子可以衰變為幾個較輕的粒子,因為它有足夠的能量,其余沒有進入新粒子質量的能量變成了它們的動能。但要發生相反的過程,這些粒子必須以足夠高的能量在正確的位置相遇。這是有可能的,但必須外界提供能量,否則這將是有序的自發增加,因此將是熵減少過程,這也是我們很少看到它發生的原因。總而言之,衰變是可能的,但衰變的逆過程可能性不大。 總結衰變并不意味著衰變產物一定存在于原始粒子中,衰變只是一種特定類型的相互作用。而且我們沒有任何觀察結果表明,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東西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沒有子結構。基本粒子會衰變的原因與能量無關,而是與熵有關。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