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1915年,在愛因斯坦提出完整廣義相對論的兩個月后,一位名叫卡爾·史瓦西的年輕德國物理學家求出了它的第一個解。史瓦西解描述了圍繞球對稱質量的時空彎曲,如果該質量被充分壓縮,該解將預測一個球面的事件視界,在其內部時空以光速向內流動。總而言之,它預測了空間中不可避免的結構,我們現在稱之為黑洞。
從那以后,我們對宇宙的觀測告訴我們,黑洞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已經看到了它們合并產生的引力波,我們目睹了遙遠類星體發出的光,我們甚至用事件視界望遠鏡拍攝了黑洞的圖像。但史瓦西解并沒有很好地描述這些真實的黑洞,因為史瓦西黑洞沒有自轉,而真實的天體物理黑洞都在旋轉。 根據黑洞無毛定理,可以用三個參數來描述黑洞:質量、電荷和自旋。每個黑洞都必須具有質量,將大質量壓縮到小區域是它成為黑洞的首要原因。我們所知道的黑洞并沒有電荷,但基本上所有真正的黑洞都會旋轉。黑洞的旋轉來自于形成它的所有物質的角動量,這包括坍縮的核心的角動量和被吸入黑洞物體的角動量。
盡管自旋在黑洞中很重要,但在愛因斯坦場方程之后的半個世紀才得出了旋轉解。1963,羅伊·克爾提出了克爾解,它描述了一個有質量有旋轉但沒有電荷的黑洞,它可以用來描述任何靠近或在克爾黑洞內部移動物體的軌跡。今天,我們主要來講講旋轉黑洞對外部時空的影響。
參考系拖拽旋轉黑洞周圍的空間流動被稱為參考系拖拽,我們可以在任何旋轉質量周圍看到它。在參考系拖拽中,任何“自由落體”軌跡都被拖動到物體旋轉的方向上。美國宇航局的引力探測器B測量了地球的參考系拖拽,這與愛因斯坦理論預測完全一致。地球的參考系拖拽非常微弱,但在克爾黑洞的情況下,時空的這種圓形拖動效果非常顯著。
從經典力學的角度來看,恒星擁有任何半徑的穩定圓軌道。但是對于不旋轉的黑洞來說,最內層的穩定圓軌道的半徑是3倍史瓦西半徑,任何更接近的物體都會最終掉落到黑洞中。但是對于一個旋轉的黑洞,參考系拖拽會給一點額外的幫助,所以最內層穩定圓軌道可以更靠近黑洞視界。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旋轉足夠快的黑洞,它的最內層穩定圓軌道可以一直存在到事件視界。但是,這些過程的前提是物體與黑洞旋轉方向相同,如果相反的話,那么9個史瓦西半徑內都沒有穩定圓軌道。
黑洞周圍通常會形成一個吸積盤,吸積盤的內層邊緣就是該黑洞的最內層穩定圓軌道。我們目前還不能直接測量吸積盤內邊緣的直徑,但我們能通過引力透鏡等間接方法進行推算,從而得到黑洞的自旋。 能層就在視界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個特別奇怪的區域,叫作能層。在那里,參考系拖拽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攜帶著黑洞周圍的空間,這意味著一切都必須朝著黑洞旋轉的方向移動。這里的情況實際上類似于視界以下的狀態,即空間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向下移動。在數學上,超光速的空間流動以一種特別奇怪的方式表示——空間和時間交換位置。因此,在能層中,角坐標變得像時間一樣,**繞黑洞運行和在時間上倒退一樣困難。
同樣的事情還允許我們從能層中提取能量,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在1970年代早期發現了這一點。它是這樣工作的:一個物體在經過精心調整的軌跡上落入克爾黑洞的能層中,如果該物體在正確位置被分成兩半,一半穿過視界而另一半彈出能層并逃逸,它逃逸的動能將比進來時多。這種能量是從能層中的旋轉能量提取的,因此會減慢黑洞的旋轉。之所以它會有效,是因為能層的克爾解中奇怪的時空翻轉允許物體的一半獲得負能量,該負能量被轉移到黑洞,而另一半則獲得正能量作為動能。 布蘭德福–日納杰過程我們最后一個要談論的過程在現實宇宙中很重要,它就是布蘭德福–日納杰過程。在這種情況下,黑洞周圍的物質流在吸積盤中會產生磁場,能層中的空間流動將磁場旋轉成一個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帶電粒子沿著這些磁場加速并可以輻射出強光,最終該光的能量是從黑洞的旋轉能量中提取的。據推測,從吸積的黑洞中觀察到的一些噴流可能是由這個過程驅動的。 |
上一篇: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