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設計永動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中世紀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有據可查的永動機設計是在12世紀,輪子嵌有水銀管,當輪子轉動時,水銀管會來回流動。其他類型的超平衡輪一直延續到文藝復興時期,并按照相同的原理工作。還有一些設計使用了磁鐵,例如在一個坡道中,一個球被磁鐵拉到頂部,然后從一個洞中落下并再次滾到底部,這個過程循環重復。
這些機器都沒有真正起作用,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找到設計者忽略的一些微妙的物理特性。超平衡輪在一側向外推動質量,但同時增加了這些質量之間的間隔,因此轉動慣量不變。一塊足夠強的磁鐵將球拉上斜坡也可以防止它從那個洞里掉下來。 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換句話說,能量將傾向于盡可能均勻地分散自身,達到最大熵的狀態。所有機器都在重新分配自身時利用這種能量流來工作。第二類永動機聲稱能夠利用已經均勻分布的能量庫,有效地逆轉熵的增長。 第三類永動機在19世紀初,薩迪·卡諾描述了最高效的熱機,它是活塞腔內氣體的一系列膨脹和收縮,當熱量在不同溫度的儲層之間流動時,它將提供最大可能的能量。至關重要的是,卡諾循環是可逆的,以完全相同的能量反向驅動活塞,它將能量從冷傳遞到熱。原則上,卡諾熱機可以從溫度梯度中提取能量,然后再次將其泵回,使其成為候選永動機。
但即使在這種最理想的情況下,能量輸入與能量輸出的比率也完全一致,沒有額外的能量被提取。卡諾循環原則上是一個永動機過程,但不會違反任何熱力學定律,所以它不是第一類或第二類永動機。事實上,它有時候被稱為是第三類永動機。 但事實上,消除任何能量損失不僅僅是一個工程挑戰,從理論上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它被量子力學所禁止。
由于所有粒子的內在量子隨機性,正如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所表達的那樣,一切都在運動。內部零件總是振動,產生一些摩擦和內部熱量。即使重新捕獲熱量,即使是隔離的系統的外壁也必須輻射,緩慢泄漏能量。當然還有引力輻射,它會慢慢削弱天體系統的“永動機”。 對于第三種永動機來說,最好的情況是非常緩慢地減速到靜止。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093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