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科技>建立廣義相對論場方程,愛因斯坦真的這么神嗎
發(fā)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為了克服第一個困難,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性原理。既然我們確實無法定義慣性系,那么我們就取消慣性系的特殊定位。廣義相對性原理表明,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都是相同的,例如光速不變原理在任何參考系都成立。雖然解決了慣性系難題,但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處理慣性力?因為慣性力可能會附加一個新的效應,從而改變物理定律的形式。順便說一下,當初愛因斯坦選擇數(shù)學工具張量,是因為張量的形式在坐標變化下保持不變。
慣性力有兩個特點:一是它不起源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它沒有反作用力;二是慣性力與物質的質量成正比,這導致愛因斯坦聯(lián)想到萬有引力,因為引力也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這種相似性以及自由落體實驗和馬赫原理,讓愛因斯坦猜想引力與慣性力的本質。 事實上,在牛頓力學中,質量有兩種。一種是慣性質量,也就是牛頓第二定律所定義的質量。還有一種是引力質量,也就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中的質量。在自由落體實驗中,粗略地驗證了這兩種質量是相等的,但精度是不太理想的。牛頓用單擺實驗在10^-3的精度內證明了兩種質量相等,厄缶在1900年前后用扭擺在10^-8精度內驗證相等,隨著精度的越來越高,也沒有顯示出兩者的差異。
愛因斯坦對此的理解是,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同一個東西,它表明了引力場與慣性場必須等效。于是,他提出了等效原理,又提出了電梯思想實驗來對此進行解釋。 得到了這些想法之后,接下來就是尋找合適的數(shù)學工具。愛因斯坦詢問他的同學格羅斯曼,得到的回答是黎曼幾何。黎曼幾何描述了三種不同曲率的空間:一種是零曲率的歐式幾何,另一種是正曲率的黎氏幾何,最后一種是負曲率的羅氏幾何。因此在1913年,愛因斯坦開始學習黎曼幾何。 1915年,愛因斯坦和希爾伯特討論過后不久,就給出了場方程。這里有一個小插曲,希爾伯特也在獨立推導場方程,因此他們兩人處于一種競爭狀態(tài)。在愛因斯坦提交他的廣義相對論論文的前5天,希爾伯特就已經(jīng)發(fā)表了他的場方程。不過,希爾伯特最初給出的方程不是協(xié)變的,是有錯誤的。在他聽完愛因斯坦的演講后15天,他修改了自己的理論,才與愛因斯坦的場方程等價。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1510.html
上一篇:正史中曹沖是曹丕害死的嗎?
下一篇:夏威夷果的營養(yǎng)成分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