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0)
|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銀行存款的利率雖然在不斷下降,但銀行存款卻仍然在快速增長。而銀行理財的收益率雖然有所回升,但規模反而出現了下降。
在經歷了多次下調之后,不少銀行的最高存款利率都已經降至2%—3%之間。雖然存款利率下降,但似乎并不影響大家往銀行存錢,僅半年時間存款就增加了20萬億,同比多增了1萬多億,其中居民存款增長了近12萬億,貢獻最大。 至于銀行理財,收益率在跌入谷底之后,已經開始回升,平均收益率由3%以下回到了3.4%左右,收益率較高的也能達到4%—5%。不過銀行理財的規模卻下降不少,跌至25萬億左右,半年減少了2萬億。 可見,有些人寧愿去存利率2%—3%的存款,也不愿去買收益率4%—5%的理財,這是為什么呢?
大家選擇存款而不買理財產品的原因有哪些?1、 風險偏好。存款和理財的主要區別之一就是風險大小不同。銀行存款是保本保息的產品,風險較低,而理財都是既不保本也不保息的產品,風險較高。 對于風險偏好較低的人來說,會更傾向于追求低風險,并覺得銀行存款相對更加穩定,即使市場出現波動,他們也能得到一定的回報。 相比之下,理財產品存在更大的風險,可能存在損失本金的風險,這是低風險偏好的人難以容忍的。而且銀行理財在經歷了轉型之后,也確實更容易虧本了,這就讓低風險偏好的人更不敢買了。 2、收益與風險權衡。雖然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能更高,但是風險也更高。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通常會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如果他們認為銀行存款的收益和風險比較均衡,就可能會選擇存款而不是銀行理財產品。 雖然有些人并不排斥風險,但也會權衡是否值得去承擔這樣的風險。如果為了4%—5%的收益率而不得不承擔比較大的風險,可能就會覺得不值了,從而也就不會去買這樣的產品。
3、 缺乏理財知識。一個人如果平時沒有接觸銀行理財的機會,也沒有主動去了解,可能連銀行理財是什么、怎么買、在哪買等問題都搞不清,很顯然,這些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去買銀行理財的。 就算是對銀行理財有所耳聞的人,也不一定就了解理財,甚至有不少人都覺得理財都是騙子。畢竟如今金融詐騙確實很多,所以很多人的警惕都比較強。對于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不參與無疑是最好的防騙方式。 而銀行存款早已在大家心目中根深蒂固,對它也是知根知底,把錢存在銀行自然更讓人放心一些。 4、心理因素。人們的心理因素也可能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一些人可能對風險較高理財產品存在恐懼和擔憂,擔心自己無法承受可能的損失。相比之下,銀行存款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因為它是一種相對安全、穩定、易于理解的投資方式。 總之,人們寧愿選低收益的存款,而不買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風險偏好、收益與風險權衡、缺乏理財知識和心理因素等。 (www.ws46.Com) |
上一篇:中國人壽現金價值表怎么算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