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科技>亮度變化出現異常,天鵝座存在恒星文明?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這些類型的文明是根據一位名叫尼古拉·卡爾達舍夫的天文學家的理論進行分類的,因此沒有證據證明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存在。然而,最近的幾項發現可能表明 II 型恒星文明可能確實存在。正如名字所暗示的那樣,一個恒星文明將擁有從恒星獲取大部分能量的技術。 開普勒使用所謂的“凌日法”來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當一顆行星從一顆恒星前面經過時,在我們看來兩者會重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用望遠鏡觀察恒星的亮度會略有下降。一顆行星會定期從一顆恒星前面經過,因此也可以定期觀察到恒星亮度的變化。一旦檢測到這種有規律的亮度變化,我們就可以估計諸如經過恒星的行星大小等特征。
然而,在2015年9月,我們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天鵝座有一顆名為“KIC8462852”的恒星,距離地球1400 光年(以下稱之為“KIC”)。開普勒檢測到 KIC 的亮度變化,但它的變化周期和變化量都與之前在其他恒星中觀察到的模式大不相同。KIC 的亮度并沒有定期變化,而且每次變化的量也不同。 這種大小的行星可能存在嗎?不。即使這樣大小的行星確實存在,它的核心也已經開始進行核聚變,而這顆“行星”實際上是一顆恒星。如果一顆恒星從 KIC 前面經過,我們不會看到亮度下降。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這種情況發生呢?如果我們不能用普通的方式來解釋某件事,我們就需要在普通的方式之外尋找我們的答案。我想到的第一個可能性是一種叫作“戴森球”的東西。“戴森球”是一個描述高級人工結構的概念,它由一位名叫弗里曼·戴森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他推測,隨著文明的進步,它最終將能夠從恒星中獲取能量。這種文明可能使用的一種可能方法是用巨大的結構覆蓋恒星的整個表面,以吸收恒星釋放的能量,這種結構被稱為“戴森球”。
戴森球當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和能源來建造。雖然建造開始的速度很慢,但在某個時候,該結構將能夠從它的恒星中獲取能量,然后建造的步伐將開始逐漸加快,完成戴森球的速度會逐漸增加。換句話說,它所覆蓋的恒星會變得越來越暗。在某種程度上,這與我們在 KIC 中觀察到的情況相符。當然,沒有人證實在 KIC 周圍存在戴森球,而這種神秘的亮度下降并不能證明天鵝座存在II型文明。(www.wS46.com) 你可能已經猜到這個伽馬射線來自天鵝座。由于外太空磁場的影響,正常宇宙射線的行進路線不斷變化。這意味著,當一個宇宙線觀測站觀測到一條正常的宇宙線時,它無法確定它的起源。那么,我們怎么知道它來自天鵝座呢?因為它們內部包含大量光子,光子不受磁場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它們來自哪里,答案是天鵝座。 讓我們假設這些宇宙射線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由天鵝座的先進文明創造的。他們可能擁有什么樣的科學技術?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建造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將單個光子加速到0.01 PeV,這是我們目前能做的最好的。能夠將大量光子加速到 1.4 PeV,然后將其發送到 1400 光年之外的技術需要比我們現在的文明先進數千甚至數萬年。 如果這些宇宙射線確實是天鵝座的智慧文明發出的,他們可能也有足夠的技術來制造戴森球。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1780.html
下一篇:方便面的品牌有哪些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