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關羽死后劉備伐吳為什么沒人能阻止?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夷陵之戰對于蜀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夷陵之戰打敗后加速了蜀國的衰敗,不然三國鼎立的局面可能會延續更長時間。關羽一死劉備怒火攻心,一定要為關羽報仇所以準備伐吳,原本以為帶著憤怒的蜀軍能提升不少戰斗力,但是最后差點全軍覆沒。其實有不少人都勸過劉備暫時不要伐吳,但是劉備都沒聽,難道當時真沒人能勸動劉備么? ![]() 赤壁大戰以后,曹操、孫權、劉備三大軍事集團各自占據一方,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這種三國鼎立的局面,并沒有能消除已經存在多年的軍閥混戰。激烈的爭奪又在新的形勢下,繼續進行著。爭奪的重點仍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當時的情況是天下三分,荊州是三分中的三分。孫權占領荊州之東部,劉備占領荊州之西部,曹操占領荊州之北部。孫權、劉備兩家爭奪得最為激烈,曹操則以重兵屯聚襄陽(治今湖北襄樊),企圖相機陵之戰以前,孫權、劉備雙方為爭奪荊州,曾經發生過三次沖突。 第一次沖突是公元209年。 那時,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孫、劉雙方就為荊州的歸屬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東吳方面的大政治家魯肅,從聯合抗曹的大局出發,力勸孫權把荊的一些地區借給劉備,自己僅占領荊州東部的一些地區,這才暫時解決了道個矛盾。據說,正在等待孫、劉雙方為爭奪勝利果實而大興干戈的曹操析到這個消息大為吃驚,“方作書,落筆于地”。 ![]() 第二次沖突是公元214年。 那時,劉備已經攻占了益州,孫權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到劉備那里去要求歸還過去借予的荊州地區。劉備不許,于是雙方發生了軍事對抗。在這次軍事對抗中,孫權派將軍呂蒙占領了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均在今湖南省)。劉備從益州引兵五萬趕到益陽(今屬湖南),和駐守荊州的關一起同吳軍交戰。曹操得了這個機會,馬上向漢中進軍。劉備怕背腹受只好同孫權和平談判,雙方協議,把荊州一分為二。長沙、桂陽、江夏(治今跳北鄂州)以東屬孫權,南郡(治今湖北荊州市西北)、零陵、武陵(治今湖南常德西)以西屬劉備。 第三次沖突是公元219年。 那時,駐守荊州的關羽,起兵討伐曹操。孫權派將軍呂蒙、陸遜乘機偷襲關羽的后路擒殺了關羽,占領了原來屬于蜀漢的江陵、公安、南郡(均在今湖北省)等地,攫取了襄陽以南的荊州的大部地區。荊州戰役以后,吳蜀兩國維持了多年的同盟關系完全破裂,雙方矛盾日益激化。但是,孫權同曹操的關系卻有改善。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孫權派人奉賀,被封為吳王。從此,吳蜀聯盟變成了魏吳聯盟。劉備為報復孫權,作了一年多的準備。 公元221年七月,他親自率領蜀漢大軍東征孫權。 ![]() 蜀漢統治集團內部,對于劉備這次東征,意見是不一致的。首先是丞相諸葛亮。他堅持自己在“隆中對”中提出的“聯吳抗”方針,勸說劉備改變主張,劉備不聽。后來諸葛亮感嘆地說,可惜法正死了,法正若在,定能制止主上,要他放棄東征。 益州名士秦宓也不同意東征,并向劉備陳說伐吳可能遭受失敗的道理。劉備說他攪亂人心,把他送進了監獄。 武將中也有人不同意東征。張飛等人對東征倒是積極的。但是,出征之前,他被部下刺殺了。 孫權聽說劉備要興兵伐吳,派人下書要求和平談判。劉備盛怒不當時東吳的南郡太守諸葛瑾,過去曾經為荊州的歸屬問題出使過西蜀,備有一點友誼關系,這時,他也致書劉備,勸說劉備抑制憤怒,考慮大局,不要拒絕孫權的和談要求。劉備也置之不理。 為什么劉備這樣一意孤行,拒絕一切反對東征的意見和東吳和平談判的要求呢? 舊時的一些歷史評論家說,這是因為劉、關、張是桃園三結義的弟兄,是出于為兄弟復仇的情誼。其實,決定劉備東征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爭奪別州。劉關、張的兄弟情誼,只是促成這次軍事行動的一個非主要的因素。 荊州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沃野萬里,士民殷富,在三國之爭中占據的地位非常重要。這樣一塊在爭奪天下的事業中不可缺少的好地方,竟然被孫權用背信棄義陰謀偷襲的手段奪走了,這怎么能叫劉備甘心呢?他怎么能不死命拼爭呢? ![]() 除此以外,劉備的執意東征,還有幾個考慮: 1.他在荊州生活多年,同當地的士民有廣泛的聯系,因而在恢復荊州的戰役中,不會遭到當地士民的堅決抵抗。 2.幾年前他曾在漢中指揮蜀軍大破曹兵夏侯淵。他認為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和蜀漢軍隊的作戰能力,足以同孫權和他的軍隊相抗衡。 3.益州經過多年的經營,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有增強,能夠承擔這次東征的需求。(www.Ws46.com) 但是,這些考慮都是主觀的、片面的。他只看到了有利的因素,而沒有看到不利的因素。更沒有分析在當時的情況下,究竟是什么因素占據矛盾的主導地位。 在發動戰爭時,客觀上存在的不利于蜀漢一方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 1.赤壁之戰以后的十多年,在政治、經濟、軍事力量的增長方面,東吳要比蜀漢為快。蜀漢失去富庶的荊州以后,情況更是如此。同時,荊州的士民,由于關羽多年嚴厲的統治,人心并不思蜀。相反,孫權得了荊州以后,優待俘虜,“盡除荊州民租稅”,提拔“新還”士人,情況反倒比過去安定。 2.漢中戰役時,天下三分之中,孫、劉聯合,曹操孤立,現在是曹、孫聯,劉備孤立。 3.對于劉備東征的決策,蜀漢的文武大臣頗有異議,戰士的作戰積極性不高。而東吳方面,上下仍然為不久前荊州戰役的勝利形勢所鼓舞,內部的團結情況要比蜀漢方面好一些。 綜合起來看,在吳蜀的爭斗中,不利于蜀漢方面的因素要多一些,所起的作用也要大一些,這也為最終的失敗埋下了惡果。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69564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