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御門聽政是在露天嗎 歷史上御門聽政是在露天嗎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1、御門聽政是在露天。而我們在電視、電影中看到的在大殿里上早朝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那樣不僅人多嘴雜,不利于議事,還容易泄密。 2、御門聽政往往在清晨舉行,所以又稱早朝、常朝,是封建王朝的帝王處理日常政務的主要形式之一。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三大殿啟用不到百日就被大火焚毀,朱棣唯恐“違背天意”而不敢重修,只得將奉天門(今太和門)作為皇帝常朝和聽政的重地。后來三大殿雖然重建,但御門聽政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到了清初,御門聽政的場所則移到了乾清門。 3、隋唐時,皇帝一般每五天舉行一次早朝明代前期的幾位皇帝還比較勤政,幾乎每天都會舉行早朝。早朝一般在每天凌晨舉行,屆時在午門擊鼓,文武大臣列隊從午門左右的掖門進入,按品級分列于太和門兩側。另外,還有起居注官負責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當皇帝御門升坐寶座之時,鳴響鞭,大臣們行一跪三叩禮后,九卿六部的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做出有關決策。奏事畢,御史糾舉禮儀,鳴鞭,皇帝起駕回宮,百官退出。上朝紀律相當嚴格,不準遲到,不準大聲咳嗽,更不準在朝班內橫穿。否則,要給予降職或罰俸的處分。 4、事實上,文武大臣是在露天上早朝。而我們在電視、電影中看到的在大殿里上早朝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那樣不僅人多嘴雜,不利于議事,還容易泄密。如果碰上大風、大雨天氣,早朝可以延期舉行;但若風雨不大,皇帝會賜給文武大臣一些擋風遮雨的用具,從而上完早朝。 5、每日上朝是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規矩,當年他精力旺盛,廢除了宰相,凡事親力親為,此時的早朝內容具體、事務繁雜。但他的后輩就有些勉為其難了,連朱棣也不得不依靠內閣幫忙批閱奏章,內閣漸漸就成了皇帝的秘書班子,形同宰相。大臣上奏的奏章先交到內閣,由內閣先擬出處理意見,到早朝時只需按照事先準備的意見傳旨就行了,早朝越來越流于形式。到了明朝后期,皇帝貪圖享樂依賴宦官,干脆就不上朝了,像嘉靖皇帝、萬歷皇帝都曾數十年不上朝。 |
上一篇:怎么制作花蝴蝶結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