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7閱讀(2)
|
說到清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朝時期的開國皇帝是順治皇帝,在當時,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那也算得上是順治皇帝一生中最為經(jīng)典的橋段,據(jù)說當時的順治皇帝非常喜歡董鄂妃,恨不得把自己所有好的東西都給董鄂妃,后來,董鄂妃還是死了。據(jù)說是病死的,從那一刻開始,順治皇帝的身邊就總是出現(xiàn)了一位和尚,這位和尚叫做行森和尚,那么,當時的行森和尚為什么總是跟著順治皇帝?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 ![]() 從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順治皇帝身邊有個和尚,大家都認為甚至出家和這個和尚有關。 這和尚叫什么,接近順治又有什么目的? 清初高僧—行森(1614~1677), 字慈翁,號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羅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他少年通內(nèi)外使,隨父進京以恩蔭入國學。后隨羅浮華首臺道獨禪師出家,再往浙江云門寺參學于雪橋圓信,赴湖州報恩寺謁玉琳通琇禪師,成為臨濟宗(禪宗內(nèi)五宗派之一)傳人。清順治十七年(1660),行森隨師應詔入宮說法,為順治皇帝剃度出家。順治不久病逝,行森又為順治皇帝遺體進行火化。康熙十六年(1677),行森遷化于杭州華嚴寺,終年64歲。 ![]()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發(fā),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yè);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nèi)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發(fā),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nèi)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行森和尚這個人怎么界定是好人還是壞人,但從二元法則來回答顯然是不行的。 從佛法來講,此人造化很大,都能把皇帝"蠱惑"出家。。其人應當是一個對佛法癡迷的人。他曾是刑部官員之子。 從對皇帝的影響來講,此人有些“走火入魔”,“妖言惑眾”。畢竟皇帝不是普通人,出家對于天下很多人都有影響。 ![]() 從權謀分析:首先,順治最愛的鄂妃得了天花,快死了,而順治平時受行森言傳身教,對佛教癡迷,因此,順治要行森施法救人。可是行森別無他法,只會念經(jīng)。試想,救不了鄂妃必將有殺身之禍。因此,為了保全自己,行森說鄂妃若是死掉,是天意,正是要順治出家斷掉塵緣啊,若是不死,也是天意,皆大歡喜咯~另外,順治喜歡佛法已經(jīng)至極,想要出家,而這必將受到清王朝統(tǒng)治體系的憎惡,只有順治皈依佛門才能保住行森的性命啊。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