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為什么曹操厭惡楊修?
發布時間:2025-10-27閱讀(1)
|
其實說到楊修吧也還是有很多的問題的,因為這個人其實小編也不太熟悉的,但是最近對這個人熟悉起來了,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看了電視劇啊,發現曹操非常的不喜歡楊修,但是好像也沒有辦法了,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看看吧! ![]()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評價楊修,“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據史料所言,楊修可說是個文人,也的確有點旁門左道的小聰明,但若說真才實學,還是差了些。曹操倒不見得因此殺了他,但他實力不足,又涉險卷入曹丕、曹植的奪嫡之爭,也就難免“身死道消”了。“絕妙好辭”如下: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鎣臼”八字。魏武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乃嘆曰:“我才不見卿,乃覺三十里。” 此事其實并非史實,但從其行文上,可見對楊修之印象,說的難聽一些,不過是旁門左道罷了,又如他猜出個“闊”字: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 此類事跡不絕,較有名的,有“一人一口酥”等,看起來是才思敏捷,實際上長于字謎罷了。在曹操的眼中,唯才是用,卻是獨重于軍事、謀略等類型的人才,醫者如華佗之流,雖身患重病,那也是說殺也就殺了,對于楊修“跑偏”的才能,笑談一時尚可,卻未見得如何青睞。 《三國演義》中有楊修以“雞肋”一事而死,雖然有失偏頗,其實與史實相去不遠,這是一樁樁一件件堆疊起來的,“丞相曹操主簿。好學,有俊才,為丞相曹操主簿,用事曹氏,但是恃才放曠。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雞肋’而已。外曹莫能曉,修獨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乃令外白稍嚴,操于此回師。脩之幾決,多有此類。修又嘗出行,籌操有問外事,乃逆為答記,敕守舍兒:‘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于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后患,遂因事殺之。” 楊修之死,與曹植失勢有著相當的聯系,眾所周知,曹操在情感上,其實是偏于曹植的。曹昂、曹沖之后,曹操眾繼承人之中,只有曹丕、曹植還算上得臺面,余子不足一道,但曹操甚至對曹丕說過,曹沖之死,是曹丕之大幸。曹操本欲以曹沖為繼承人,曹沖早夭后,便在曹丕、曹植間猶豫不決。(www.ws46.coM) ![]() 曹植比之曹丕,文采更為出眾,為曹操所喜,但其軍事、政治才能上較曹丕有著較大的差距,首先一點便是,曹丕手下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支持,可謂文武兼備,曹植就差了很多,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一水兒的文人,文干不過司馬懿,武斗不過吳質,再加上他自己恃才放曠,失勢也就難免了。 楊修在曹植失勢后,也試圖遠離曹植,卻又不好做得太過明顯,再加之袁氏的親屬關系,被曹操拔掉再正常不過。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