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諸葛亮死后蜀國為什么還能堅持存活29年?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劉備死后,蜀國的命運基本上就在諸葛亮一人手里,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諸葛亮如果倒下的話,那蜀國的命運也就走到頭了。不過諸葛亮死后,蜀國還是堅持了將近29年,也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其實諸葛亮在不在蜀國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姜維帶領蜀軍北伐的戰(zhàn)績是要比諸葛亮好的,從這方面也能看出姜維在帶兵上的才華不輸諸葛亮,可能孔明真的是被過度神話了吧。 ![]()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起了蜀漢。公元223年,劉備托孤于諸葛亮,病逝于白帝城,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公元263年蜀國滅亡。但是阿斗在諸葛亮死后還領導蜀國堅持了29年,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阿斗真的像后世所說的只是“此間樂,不思蜀”的無能昏君嗎? 從公元228年開始一直到公元234年結束,這期間諸葛亮對魏多次發(fā)動北伐戰(zhàn)爭,但也只是一些小的戰(zhàn)果,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也沒有完成“匡扶漢室,還于舊都”的目標,相反蜀漢的國力被戰(zhàn)爭拖垮,百姓背上沉重的稅賦。諸葛亮死后秘密上書劉禪,說蔣琬可以接班,代替自己主持蜀漢朝政。 ![]() 但是諸葛亮生前,劉禪大事小事都交給了諸葛亮,自己根本就是一個光桿司令,連隨手的賞賜都要經過諸葛亮的過問。此時諸葛亮死后,劉禪當然不能過以前的生活了。在諸葛亮死后,蜀漢丞相就被空置了,蜀漢朝政就被分化了,再也沒有人能像諸葛亮那樣統(tǒng)管軍政大權,就連之后的姜維都做不到。劉禪能再諸葛亮死后牢牢地把持朝政,這種手段足夠證明劉禪不是昏君。 ![]() 此時蔣琬輔政,鄧芝去維持吳漢聯(lián)盟,馬忠等人去平定南蠻叛亂,蜀國國力也在緩緩恢復。而此時魏明帝在曹魏大興土木,于是劉禪就讓蔣琬駐扎在漢中,伺機北伐中原。等到蔣琬做好計劃了,準備北伐了,此時蔣琬死了。蔣琬死后,劉禪任命費祎為將軍輔政,費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鴿派,在位時期只想著安定民生,大力壓制姜維,導致姜維每次北伐帶兵不過萬。 但是此時魏國爆發(fā)了高平陵之亂,也及時司馬懿發(fā)動政變控制了京都,曹魏軍權落入司馬氏的手里。原本姜維想趁魏國局勢不穩(wěn),大力北伐。但是鴿派費祎根本就不給姜維北伐的機會,導致良機白白喪失。當時魏國魏明帝大興土木,外加上內部爆發(fā)了高平陵之亂,所以無力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蜀漢國力因此得以恢復。(www.ws46.com) ![]() 但是沒多久費祎就死了,費祎死后此時蜀漢名臣基本上都已經凋零,而新進人才又跟不上時代,也就是后人所說的“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典故。人才斷層也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最終劉禪讓姜維掌管軍權,陳祗掌管朝政,宗預維持蜀漢關系。原本是沒錯的,但是錯就錯在陳祗的身上。陳祗他不排斥宦官王皓,導致了宦官干政。歷朝歷代宦官干政絕不是一件好事,后來姜維還制止過,但是劉禪卻置之不理。 ![]() 就這樣姜維對魏國發(fā)動了十一次北伐,雖然總體上來說事勝多敗少,但是蜀漢內政無人治理,導致蜀漢國力大不如前。在蜀漢后期,黃皓、諸葛瞻、張翼等人都開始反對北伐,姜維迫不得已放棄北伐轉而在沓中屯田。蜀漢的北伐剛停止,曹魏就派大軍伐蜀。姜維在和鐘會對峙的時候,鄧艾在景谷道偷渡,一舉擊敗諸葛瞻,兵臨成都。在此時劉禪召開會議,譙周力排眾議勸劉禪投降,最終劉禪沒有等待援兵選擇了投降。 劉禪的投降給姜維迎頭一擊,留下了:“臣等正欲死戰(zhàn),陛下何故先降”的遺憾。但是姜維不甘就此放棄,所以試圖借鐘會之手復國,但是計劃泄露,姜維、鄧艾、鐘會全部被殺,自此蜀漢徹底滅亡。劉禪在諸葛亮死后,仍舊領導蜀國29年,充分的證明劉禪并不是那么昏庸,只是劉禪不能力挽狂瀾而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