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民俗>劉邦一次次失敗可以再起來,為什么項羽失敗一次就玩完?
發(fā)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說到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也還真的是有太多的故事可言的,恩恩怨怨多少會,但是有的網(wǎng)友或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實劉邦好像經(jīng)常的會失敗,吃敗仗,但是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次也站起來了,但是如果大家反觀項羽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他只失敗過一次,而且再也沒有站起來了,那么這到底是什么情況呢?下面就著這個問題一起揭秘看看吧! ![]() 項羽是秦末之際的軍事天才,按《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起兵八年,身七十馀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而至項羽自刎之前,都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劉邦的軍事才能一般,多次被項羽打得狼狽。為何劉邦能屢敗屢起,而項羽卻禁不起一敗? 唐朝詩人杜牧曾感慨項羽兵敗自刎之事,而作《題烏江亭》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杜牧認為項羽應(yīng)該忍一時之辱,退守江東積蓄力量,然后,卷土重來再與劉邦較量,勝負還不一定。 而宋王安石卻不贊同杜牧的觀點,也作了一首《烏江亭》詩,而道: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認為項羽大勢已去,已經(jīng)沒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對比杜牧與王安石的觀點,可以說王安石的觀點更在理。楚漢之際的時勢,已經(jīng)完全不同於秦末之際。秦末之時,六國故地的百姓早已不堪忍受秦朝的暴政與奴役,以致陳勝、吳廣振臂一呼,起義便如烈火烹油般在六國故地蔓延起來。而楚漢相爭之時,秦的枷鎖已被砸斷,各地都民心思定。此時,英雄也難有用武之地。 ![]() 再則,江東在當(dāng)時地廣人稀,并不能以一域而對抗天下。而更為重要的是,江東乃是吳、越人的地盤,而與楚的關(guān)系并不密切。至今,江淮(楚)與吳越的文化,仍是涇渭分明。項羽乃是楚人,楚地(秦末,楚人的主體在江淮)才是項羽的故鄉(xiāng),力量的源泉。項羽曾言“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而項羽東歸故鄉(xiāng)之時,并沒有回到江東,而是都彭城,足以說明項羽只是曾經(jīng)客居避難於江東而已。 而對江東土著(吳、越人)勢力來說,項羽等人也不過是外來勢力,其在江東并無深厚根基。當(dāng)初跟隨項梁、項羽起兵的八千江東子弟,應(yīng)該絕大多數(shù)也是避難於江東的楚人。而隨著,這八千江東子弟煙消云散,江東的楚人應(yīng)該更所剩無幾。 ![]() 劉邦之所以能屢敗屢起,在於楚漢相持之時,劉邦占有地利(基本上為戰(zhàn)國中后期的秦國條件),始終堅持在外線作戰(zhàn)。劉邦的后方甚為穩(wěn)定,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與糧食補充。項羽的西楚,乃是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守,毗鄰齊(田榮等)、梁(彭越)等地。后方甚為不穩(wěn),而易遭偷襲。至楚漢相持后期,楚軍的糧道就屢屢被彭越所斷,致使項羽始終不能全力西向消滅劉邦,而只能疲于來回奔波。 而至韓信滅西魏、代、趙,逼降燕國,下齊國,已對項羽形成戰(zhàn)略包圍態(tài)勢。楚軍雖善戰(zhàn),卻缺糧已久,而楚地又始終得不到安定與喘息,疲憊已極,早已到了油盡燈枯之時。故而,項羽禁不起一敗。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 |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04510.html
上一篇:梁山好漢劉唐性格特點介紹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