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犢牛大腸桿菌病,多發于1~2周齡的犢牛,主要特征是腹瀉,犢牛病初體溫高達40℃,數小時之后,拉黃色的粥狀糞便,隨后糞便呈灰白色、水樣,并且混有未消化的乳凝塊、凝血及泡沫,有酸敗的氣味。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末期,**失禁,高度衰竭,臥地不起,體溫降低,最后脫水,衰竭而亡。下面是具體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
1.犢牛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犢牛大腸桿菌病,最好采取子母同治的方法。對于母牛,每天肌肉注射:畜小牧—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混懸液),每頭母牛用量為:15ml-20ml,用藥次數由獸醫依據病情酌情決定;一般1天1次,連用3天。 對于犢牛的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此,我們可以給犢牛肌肉注射:畜小牧—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混懸液),每頭10毫升。另外,我們可以給犢牛灌服:利克太保,它可以清熱解毒、化濕止痢、散血消腫,解決大腸桿菌病引發的拉稀腹瀉。同時,要注意補液,補堿,防止脫水和酸中毒,給犢牛調節胃腸機能。
2.犢牛大腸桿菌病的預防方法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預防犢牛大腸桿菌病。一方面是改善環境衛生,保持產房清潔、干燥,及時清理尿糞、垃圾,定時消毒,接產時嚴格處理臍帶。 另一方面是保證母牛的奶水質量。在平時飼喂母牛時,建議養殖戶給母牛飼喂配比適當,營養豐富的飼料,并且拌料使用:母安太保 多維太保,給母牛提供充足的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使母牛有良好的營養水平,以此保證初乳質量,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且保持乳房清潔,讓犢牛及時吃上初乳。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犢牛大腸桿菌病的發病率。
以上就是犢牛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收藏轉發。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