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蒙古鐵騎天下無敵,為何元末卻戰斗力銳減?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元朝,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可怕的騎兵,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打的當時亞歐大陸的國家簡直毫無還手之力。成吉思汗鐵騎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望風而逃,可這樣一個在當時軍事實力極其強大的國家,為何在元末卻輕松被朱元璋的明軍擊敗?元初和元末到底有何不同,讓我們來探尋并還原歷史的真相! ![]()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把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和元朝末年的蒙古騎兵進行一番比較。 第一,作戰的目的不同。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他們是對外擴張,是搶掠別國別民族的土地和財富,搶多少就可以得多少,這讓他們打仗的勁頭非常足。元末對付農民起義軍的蒙古騎兵,可沒有這樣的紅利。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打仗有功可以獲得提拔和獎勵,但不會很多,更不會獲得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因為這些都被當時的蒙古貴族壟斷了,不可能拿出來重新分配。因此,這時候的蒙古騎兵,作戰的積極性不高。 第二,打仗的信仰不同。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他們信奉薩滿教。薩滿教告訴他們,他們生下來就是為了建功立業,征服世界的。如果他們在戰場上戰死,他們將重新回到天國,享受榮華富貴。元末的蒙古騎兵,包括那時候的整個蒙古人的思想,都已經被藏傳佛教所統治,佛教的精神讓他們不再那么嗜殺。他們雖然同樣相信靈魂可以登到彼岸,不過過程不一樣,不是去戰斗,而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第三,所受的鍛煉不同。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他們隨時隨地都處在一種戰斗狀態之中。成吉思汗和他的兒子那一代人且不說了,就是拔都、貴由、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那一代,雖然已經是在富貴中長大,卻依然保持著強烈的戰斗精神。當他們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蒙古統治者便決定讓他們發動第二次西征。后來蒙哥上臺后,又再發動第三次西征和南征南宋。可以說,蒙古帝國的前三代,都一直在戰爭鍛煉之中。可是元末的時候,蒙古騎兵既沒有對外作戰也沒有對內鎮壓,他們一直處在養尊處優之中,他們的作戰能力,甚至比不上當時的另外三個兵種:探馬赤軍、漢軍以及新附軍。 第四,戰士的技能不同。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草原之上,他們的戰馬是蒙古草原上著名的矮種馬,他們從小就練習在馬上的騎射和搏擊。這項技能是蒙古騎兵所特有的,能夠一邊后退一邊回頭射箭,讓天下的軍隊都為此吃盡苦頭。而元末的蒙古騎兵,他們已經大量的內遷。據史料記載,蒙古的四大軍種,所駐守的地方不一樣。“以蒙古軍駐河、洛、山東,據天下腹心,漢軍、探馬赤據漢江之南,以盡南海,而新附軍亦間廁焉。”也就是說,蒙古騎兵住在河、洛、山東,居于中原地區,這些地區顯然已經不是草原。騎兵不可能學到必須在草原上才能練就的本領。 ![]() 第五,面對的對象不同。蒙古初興時期的蒙古騎兵,之所以天下無敵,其實主要是面對西亞、歐洲那一塊,當時他們在和南宋作戰的時候,其實是吃盡苦頭的,連大汗蒙哥都被打死了。而且那時候他們還處于攻勢,南宋處于守勢。元末的蒙古騎兵,面對的則完全是漢族農民起義的軍隊。同時天下大勢發生了改變,他們處于守勢,而漢族農民起義的軍隊處于四面開花的攻勢。 總之,元末的蒙古騎兵,早已養尊處優,腐敗不堪。他們已經完全不是最早的那支蒙古騎兵,根本就不配“天下無敵”的那種稱號。 (參考資料:《元史》《蒙古秘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