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的真相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可能很多人感覺司馬遷寫史記時,有些偏袒項羽墊底劉邦,確實從英雄氣概上來講項羽的氣場要比劉邦強多了。不過劉邦正是因為能避其鋒芒才能文中生長,兩個人性格不用造就的結果也不同。鴻門宴上根據司馬遷的記載,項羽沒抓住機會殺劉邦,結果讓劉邦逃走,不過當時項羽想殺劉邦簡直易如反掌,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 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一直被解讀為項羽政治幼稚的表現。尤其是范增那句“豎子不足與謀”,更使得這種觀點深入人心。其實中外歷史上有很多相似的例子,如劉備曾依附於曹操時,曹操看出劉備是潛在威脅,卻為何不趁機殺掉劉備;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為何不殺掉德川家康等等。 反過來,項羽難道不想殺死劉邦嗎?曹操難道不想殺死劉備?豐臣秀吉心甘情愿把母親送給德川家康作人質嗎?很多人都錯把帝制時期的流氓政治手段,套用於諸侯并起時期的政治形勢,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帝制時期,皇權至高無上、缺乏制衡的力量,錯殺、妄殺功臣名將的政治風險很低。而諸侯并起時期,多方勢力互相制衡,以霸道濫殺其他諸侯,就會導致諸侯們人人自危,而招致諸侯們的群體背叛。 ![]() 鴻門宴之時,項羽事實上為諸侯盟主,對劉邦擁有絕對性的實力優勢。但放在整個天下的格局中,項羽也不過是一鎮諸侯,并沒有并吞掉其他諸侯的實力。而當時名義上的共主為楚懷王熊心,楚懷王與項羽的關系很差,自項梁戰死之后,就不甘於做一位傀儡,而想收回對軍隊的控制權。如據《史紀.項羽本紀》載:..楚兵已破於定陶(項梁兵敗身亡),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并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 ![]() 項羽矯命殺死宋義之后,楚懷王雖不得不對此默認。但坐鎮楚國后方的楚懷王,卻更對項羽痛恨不已,并且不會積極給項羽補充兵力與物資。也逼迫項羽有進無退,於巨鹿一役大敗秦軍主力,因此一戰而受諸侯將領擁護,成為事實上的諸侯盟主。但就項羽自身的實力而言,巨鹿之戰本就是以少擊多,又是死戰,楚軍損失不會小,且得不到楚國后方的兵力物資補充(秦朝并沒能將七國融為一國,各地仍為戰國時期的國家認同)。 ![]() 所以,鴻門宴之時,項羽自身的實力并沒有后世想象得那么強大。項羽率領諸侯盟軍進入關中,使人致命楚懷王,楚懷王仍一如既往地與項羽唱反調,回復:如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昔日約定)。于是,項羽不得已才架開楚懷王自主封王。《史紀.項羽本紀》載:..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司馬遷用了一個“恐”字,注釋了項羽封劉邦為漢王的原因。其實也是點明了鴻門宴上,項羽不能殺劉邦的根本原因所在,殺劉邦事小,招致眾諸侯背叛事大。 |
上一篇:丁奉到底活了多少歲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