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說到這個許穆夫人不知道大家對這個人有什么了解,反正小編不懂,畢竟小編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但是當小編學習了相關的知識之后發現這個許穆夫人竟然如此的厲害,話說這個許穆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愛國詩人,那么這是不是真的呢?還有這個許穆夫人的結局什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許穆夫人雖然被后世譽為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但是關于許穆夫人的結局,史料是完全沒有記載的,所以這個無從考證,下面我們再看看許穆夫人傳奇的一生吧。 ![]() 許穆夫人是春秋衛國人,出生在“傳奇家族”。她不光是正史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還身體力行,克服重重困難,以一己之力,恢復了已經滅亡的母國。縱觀整個中華歷史,還沒有一個女人能做出如此輝煌的成就! 一、傳奇家族 提到許穆夫人,就必須先講講她的母親宣姜。宣姜是齊僖公的女兒,本來是要嫁給衛國太子姬伋為妃,但被太子的父親衛宣公捷足先登,闖了兒子的洞房,留下了一段被后世譏笑千年的丑聞。 宣姜為了自己的前途,一心慫恿衛宣公,改立自己的兒子公子朔為太子,結果導致太子姬伋慘死。姬朔雖然如愿登上寶座,但無奈眾公子不服,造成了衛國幾十年的內亂,衛國由此迅速衰敗。最后,在齊國的干預下,衛國才回復了平靜。 齊襄公在撤兵前,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讓宣姜改嫁庶子公子頑!強逼庶母跟庶子結合,實在無厘頭,大概是為了逼公子頑死心塌地擁護姬朔吧。但就是這個無厘頭的行為,幾十年后卻產生了令人想不到的奇效,他們的后代成了拯救衛國的英雄。 宣姜嫁給公子頑后,接連生了三子二女,其中許穆夫人就是他們的小女兒。 二、遠嫁許國 許穆夫人成年后,各國求親的人踏破了門檻,諸侯各國都知道宣姜的這個小女兒,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才華出眾,擅長寫詩。作為諸侯國的公主,婚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從來都是政治交易的一部分。 許穆夫人深知這一點,她提出,將自己嫁到齊國,理由就是齊國強大,將來可以作為母國的安全保障。但當時的國君衛懿公不這么想,堅持把許穆夫人嫁給了許穆公,許穆夫人的稱呼就是這么來的。 ![]() 在許國的這段時間,許穆夫人非常思念故國家園,她寫下了很多寄托情思的偉大詩篇,其中《竹竿》、《泉水》、《載馳》等收錄于《詩經》,被流傳下來,在文學界評價極高。 三、母國遭難 把許穆夫人嫁到許國的國君史稱衛懿公,衛懿公與許穆夫人的關系有點復雜。衛懿公叫姬赤,是衛惠公姬伋的兒子,衛宣公的孫子。許穆夫人的父親公子頑,是姬伋的哥哥,她是衛宣公的孫女,所以,從衛宣公角度論,許穆夫人是衛懿公的妹妹。 但,從宣姜角度論,衛懿公是宣姜的親孫子,許穆夫人又是宣姜的親女兒,那么,許穆夫人又是衛懿公的親姑媽! 實在亂得很。更麻煩的是,許穆夫人的這個侄子兼哥哥,實在是提不起來,他驕奢淫逸,治國無方,把衛國搞得一團糟。本來衛國在衛惠公時期,已經遭受一次劫難,到衛懿公手上,不但沒有復蘇,又進入新一輪的磨難。 這個衛懿公有個愛好,喜歡養鶴,癡迷到把鶴當祖宗似的奉養。他的鶴被封了各種官銜,還領俸祿,國庫不夠,就向老百姓加征“鶴稅”,相對于他對鶴的優待,他對大臣們吝嗇得要命。 有這么一位國君,可以想象衛國的狀況。不久北狄看到了機會,乘著衛國一盤散沙,于衛懿公九年,發兵攻打劫掠衛國。衛國的將領們都不愿意為國君賣命,他們說:國君不是有鶴將軍嗎,讓鶴將軍跟狄人打仗去吧! 在這種情況下,衛懿公被迫親臨戰場,結果一戰身死,狄人攻破朝歌,把衛國劫略一空,衛國實際上已經滅亡。 ![]() 四、孤身救國 衛國滅亡的消息傳到許穆夫人耳朵里,她很悲憤,立刻請求許穆公出兵相救。正如當初她判斷一樣,危難時刻,許國一點忙也幫不上,許穆公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夫人的請求。 困難面前,許穆夫人沒有退卻,她組織起母國姐妹,帶上個人資產,奔赴母國開展復國自救行動。一到衛國,她找到了剛剛被立為新國君的哥哥衛戴公(宣姜與公子頑的次子),兄妹倆發動群眾,重建家園。許穆夫人拿出所有資產,組織了四千人的隊伍,一面安撫國民,一面整軍備戰。同時,她派人前往齊國求救。 這些工作說起來容易,對一個女人來說真的不易,連許國都派來大臣,對許穆夫人的拋頭露面表示**,堅決要求她回到許國。許穆夫人不為所動,她以詩歌形式,再次表達了拯救母國的決心,許國大臣們在她的怒斥下,悻悻而歸。 衛戴公去世后,她的三哥(宣姜與公子頑的第三子)衛文公即位,許穆夫人繼續協助衛文公重建家園。在他們兄妹的努力下,以齊國為首的各諸侯國被深深感動,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把破碎的衛國從滅亡的邊境又拉回來。 這就是許穆夫人,她以及她的兩位哥哥,以難以想象的勇氣,拯救了祖國,也洗刷了前輩遺留的恥辱!她是一個富有才情的偉大女詩人,一位把祖國從滅亡線上重新拉回的女英雄,一位不畏苦難險阻包含深情的女丈夫! |
上一篇:黃金項鏈男士款式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