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黔婁夫人施良娣是一個怎樣的人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戰國時期出名的女性并不多,而黔婁夫人施良娣的故事,卻被不少后人熟知。黔婁是齊國知名隱士,齊威王曾請他為卿,但遭到黔婁的拒絕。黔婁有才,卻不出世,一生都在安貧樂道中度過。而黔婁的夫人施良娣更是一位賢妻,黔婁出生貧寒,而施良娣是貴族后裔,但施良娣甘愿跟隨黔婁過上布衣生活。等黔婁死后,施良娣繼承了夫君的遺志,其品行令無數后人感到敬佩。 ![]() 1、施良娣下嫁黔婁子黔婁出身貧寒,而夫人施良娣卻是貴族出身。黔婁夫人知書達禮,明媚靈巧,秀外慧中。他的父親掌握帝王家鬼神的“太祝”。這在商周時期,以鬼神崇拜為代表的時代,是個相當了不起的官職。出身在這樣的家庭,要找一位金龜婿易如反掌,更何況施良娣又是才貌俱佳,然而她卻偏偏拒絕了眾多王孫公子的追求,而看中了芒鞋布衣的黔婁。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女子在娘家毫無宗法地位,更沒有任何繼承權。所以女子的娘家聲勢地位不論如何顯赫,只要你一旦出嫁就和你再無相干,就看你在夫家的地位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對于施良娣要嫁黔婁這件事,她的家人全體反對,不知施良娣到底是惹了那的邪氣。多次勸解無效后,只能任由施良娣脫下綺羅綢緞換上布衣荊釵,洗盡鉛華素顏朝天,下嫁到平民廬中,做了黔婁夫人。 從此,施良娣與丈夫黔婁晨起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過起了典型的農家生活。兩口子穿著自己紡織并縫紉的衣服,吃著自己種植的五谷菜蔬。夫唱婦隨,自得其樂,情好無間,一起看花開花落,聽鳥語聲喧,風過林梢,月上蕉窗,自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 那么,施良娣為什么會選擇下嫁黔婁呢? ![]() 2、賢良娣智引黔婁子原來,黔婁農耕不忘學問。 閑暇時間,就整理自己的思想,寫出了《黔婁子》一書。這四篇文章旨在闡揚道家法理,由伏羲氏憑天降河圖神龜顯示八卦之數,而研究天地生成的道理,重在從天地運行的氣教,來求得宇宙變化的理教。其內涵分為兩大部分: 一為“數學”部分,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再化為六十四卦再成三百八十四爻,從而更衍生一千五百二十策數,作為包羅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常數”; 另一為“化學”部分,如五行、陰陽、奇偶、順逆、本末,始終,為構成宇宙一切的“變理”。黔婁子認為:‘數學”總攝萬物之數,是萬物之“性”,“化學”以成萬物之形,是萬物之“質”,先天而生其性,后天而成其質,從無形而生有形,為一切事物生成演化的步驟。 這樣寫來,由于從概念到推理,未能與眼前事物產生密切的關聯,人們讀起來比較費力,因而得不到讀書人的推崇。 而施良娣看中的正是黔婁的學問。她早已把黔婁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當作了自己人生思想的一部分,并私下做了通俗化的演義。當她正式嫁入黔家,更是把黔婁之學當作了家學,她的目標就是要和黔婁一起把黔學發揚光大。 ![]() 于是,施良娣在枕畔私語或桑蔭閑話之間,不斷把陰陽相感,天人合一的道理灌輸給黔婁。她認為,天地之間是先有陰陽,有陰陽再有感應,有感應就會有變化,有變化就會有感應,如此循環激蕩,變化無窮,這樣解釋吉、兇、得、失、悔、吝、憂、虞之象一下子就明了,也能夠涵蓋古今萬事萬物,究察宇宙天人之際。 黔婁根據施良娣的意見,對自己的四篇論著,不斷地加以充實、訂正,闡明了“常的無定便是變,變的有定就是常”的道理,既可驗證人的“變態心理”,更可驗證人的“常態行為”。于是,重訂的《黔婁子》四篇,不僅解釋了人類自然的天性,而且還洞悉其生克輔消之道。 書成之后,立即轟動了齊魯,士子們悉心研究,奉為圭皋;國君與卿大夫也因為此書洞悉治國安邦之道,對黔婁的淵博和修養非常佩服。魯共公想立他為宰相,黔婁以立志清守,不意仕途而拒絕;魯共公又賜他三千鐘粟米,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黔婁也以無功不受祿而拒絕。 這種人生觀和生活取向在今天這種紙醉金迷,趨炎附勢的社會里是很難理解的,然而黔婁夫婦卻確實身體力行做到了。要知道,當時連年荒旱,又逢巨風肆虐,黔婁和夫人衣食為艱,達官顯貴紛紛饋贈,都被婉言謝絕。 迫于生計,黔婁夫婦遷居齊都臨淄,設館授徒,自食其力。齊威王聽到黔婁來到齊國,就想聘他為國卿,也遭到了拒絕。 黔婁雖然沒有在齊國擔任官職,但齊威王對他十分尊敬,齊國一有重大變故或外敵來犯,齊威王總是要到黔婁住處請教,而且多能化險為夷。這樣,就更增加了人們對黔婁的向往。 ![]() 3、施良娣繼承黔婁志黔婁先生死后,孔子的高足曾參前往吊祭,看到黔婁尸首停放在破窗之下,身著舊綈袍,墊著爛草席,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不禁為之心酸,向施良娣說:“斜爾其被則斂矣!”意思是說把衾被斜過來蓋就可以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施良娣卻說:“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其志也。” 曾參無言以對,深感慚愧,旋即又嗟嘆道:“先生之終,何以為謚?” 施良娣說:“以康為謚。” 曾參感到不解,又問“先生在時,食不充口,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旁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深,何樂于此而謚為康乎!” 施良娣正色道:“先生在日,魯君欲任為相,辭而不受;齊君欲聘為卿,亦辭而不受,是有余貴也。魯君嘗賜粟三千鐘,齊君亦屢欲予以報酬,均辭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貧困,不忻忻于富貴,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以康為謚,誰曰不宜!”曾參聽后,連呼:“唯斯人也,而有斯婦!” 此后,施良娣繼承夫君遺志,設帳授徒,專心教化,仁慈儉約,樹立了一個賢惠妻子的典范。觀施良娣的行徑,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唯有婦也,而有斯人!” 【作者簡介】喬永勝,致力于用現代視角檢視歷史人物,更多還原人性的寫作。 |
上一篇:貓眼石為什么不能碰水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