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背知識點歸納(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
發(fā)布時間:2024-01-22閱讀(6)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一詞多義的“辭”。
“辭”在文言文中屬于重點詞匯,它的本義是“訴訟雙方的口供”。
清代的方苞在《獄中雜記》中寫道“每質(zhì)獄辭”,意思就是“每次審查案件的口供”。
“辭”的本義泛指后,就是“言辭,文辭,話語”。
例如“曼辭以自飾”,這里的“辭”就是“言辭”的意思,“曼辭”是指“美好的言辭”,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用美好的言辭修飾自己”。
如果“言辭”是從上級口中講出來的,就有了“命令,政令”的意思。
赤壁之戰(zhàn)之前,曹操說自己“近者奉辭伐罪”,這句話中的“辭”指的就是“命令”,句意是“近來我奉皇帝的命令討伐有罪的人”。
“言辭”可以動聽,因此“辭”還可以指“動聽的辭令”。
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在這里是名詞用作狀語“用動聽的辭令”,“謝”是道歉的意思,這句話翻譯出來就是“秦王怕藺相如把和氏璧撞碎,就婉言道歉”。
“言辭”有時可以用來當(dāng)作借口,所以“辭”又有“借口,托辭”的含義。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里的“辭”就是“借口”,句意是“想要加害于人,何愁找不到借口”。
“辭”也可以指一種文學(xué)體裁,起源于戰(zhàn)國時代,也叫作“賦”。這種文體不講求駢偶、音律,講究藻飾和用典,例如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如果“言辭”用來拒絕做某事,“辭”就又有了“推辭,不接受”的意思。
在《鴻門宴》中,樊噲面對項羽說“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這里的“辭”就是“推辭”了,句意是“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辭的”。
人們在告別的時候常有言辭相贈,因此“辭”還有“告辭,辭別”的動詞含義。
例如《鴻門宴》“今者出,未辭也”一句中,“辭”就是“告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是“現(xiàn)在是出來了,可還沒有告辭”。
人們“推辭”某件事,常常是出于謙讓之意,因此“辭”還有“謙讓”的意思。古人常“辭”“讓”連用。
例如“辭讓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說“謙讓的心,人人都有”,在這里“辭”和“讓”都是“謙讓”的意思。
另外,“辭”還有“考慮,注意”的意思。
在《鴻門宴》中還有一句“大禮不辭小讓”,句子的意思是“行大禮不必考慮小的謙讓”,“辭”在這里就是“考慮”“注意”的意思。
好了,“辭”的用法到這里就講完了,還是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首先我們講了“辭”的本義是“訴訟雙方的口供”;
“辭”的本義泛指后,就是“言辭,文辭,話語”;
如果“言辭”是從上級口中講出來的,就有了“命令,政令”的意思;
“言辭”可以動聽,因此“辭”還可以指“動聽的辭令”;
“言辭”有時可以用來當(dāng)作借口,所以“辭”又有“借口,托辭”的含義;
“辭”也可以指一種文學(xué)體裁;
以上是“辭”的名詞用法,“辭”也可以作動詞。
首先,“辭”做動詞的時候可以譯為“推辭,不接受”;
人們在告別的時候常有言辭相贈,因此“辭”還有“告辭,辭別”的動詞含義;
此外,“辭”還有“謙讓”和“考慮,注意”的意思。
你都掌握了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見!

往期精彩回顧: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1)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2)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3)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4)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5)
中考語文古詩詞必考知識總結(jié)(6)
中考語文必考知識:文言實詞/虛詞超詳盡講解(7)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8)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9)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0)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1)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2)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3)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4)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5)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6)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7)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8)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19)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20)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21)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22)
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知識總結(jié)(23)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2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