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水利專家鄭國最后下場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韓國為了消耗秦國國力,想出一招“疲秦之計”,便是讓鄭國到秦國修建水利。按照韓國的想法,此舉會讓秦國拿出大量人力和財力在工程上,其余六國便有一刻的喘息機會。所以按理來說,鄭國到秦國并不是真心為秦國發展,只是最后的結果出乎了韓國的意料。六國的確獲得了一時的安穩,但這項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秦國國力更加強盛,而且還順便解決了秦國東出糧草不足的大問題。 ![]() 1、水利專家鄭國歷史上,鄭國是一位水利專家,鄭國渠便是鄭國為秦國修建的一個大型水利工程。這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畢竟這樣一個大的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對于農業灌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關中變成了一片沃野,讓秦國得以強盛,但實際上鄭國渠修建的目的并不單純。 秦國經過幾代秦王的變法改革后國力日益強大,經常和其它六國約架。這其中被欺負得最慘的當屬韓國。韓國緊鄰秦國東邊,國力比秦國弱得多,又好死不死地處在秦國東擴的交通要道上。秦國動不動便得出函谷關暴揍六國一圈,每次都得經過韓國。 后來韓國想出一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妙法。計劃是利用秦國的野心,派人說服秦國修建一條長渠借此消耗秦國的國力。其實這個點子有可取之處。在古代,修渠是件勞民傷財的大工程,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通常的結果就是渠修好了,國家也沒了。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野心勃勃地修建了一條運河邗溝,想要借此連接長江和淮河。但正是這條運河導致了吳國國力的衰敗,最后被越國人輕松滅掉。 這時鄭國便脫穎而出。他是修水渠的出身,由他去秦國游說專業比較對口。鄭國這個高級間諜不辱使命,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秦王和呂不韋成為他的“天使投資人”。 ![]() 2、身份暴露鄭國構思在關中修筑一條長達300 余里的灌溉渠道,西引涇水東注洛水,把災荒頻發的關中建成大秦糧倉。這一想法和呂不韋的設想不謀而合。發展關中水利、儲備充足糧草,是統一六國的堅實基礎。關中交通便利,再有強大補給的話,無論從哪個方向出兵都是勝券在握。 在這點上,秦國的領導人的確眼光長遠,又具備無與倫比的果敢魄力。當然了,他們也不知道鄭國是韓國派來的奸細,于是把建設鄭國渠的任務全權委托給了這位出色的水利專家。可以說到了這里,鄭國作為間諜的目的已然達成。 但鄭國是個有情懷的人,他將水利事業看作生命,能修建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工程,也是他一生難得的機遇。于是他跋山涉水地實地踏勘。看地形、找水源、訪百姓、制方案,累得跟二傻子一樣。 問題是水渠施工正轟轟烈烈進行時,不知道哪個大嘴巴的韓國高層將鄭國的真實身份給暴露了,一下子讓秦始皇震怒,他甚至發布了驅逐令,決定驅逐所有外國國籍官員,但讀了李斯的千古名章《諫逐客書》后,秦始皇冷靜下來。 他派人把鄭國押上來親自審問,鄭國痛快地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但也指明了水渠修建成功后會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好處。年齡尚小的秦始皇和呂不韋商量后統一了意見,決定不計前嫌,況且人才難得,決定對鄭國網開一面,讓他繼續回到工地上修筑水渠。 ![]() 3、鄭國最后下場如何鄭國是個講義氣的人,為了感謝秦始皇的知遇之恩,他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拼命工作。歷時十年多的時間,鄭國渠修建完成。整整十年間,野心勃勃的秦國為了修建鄭國渠,一個國家都沒有滅,現在糧草充足兵強馬壯,秦始皇大手一揮,“同志們,沖呀!”秦國的虎狼之師奔著韓國就去了。 這倒不是為了報韓國朝秦國派間諜的仇,只是因為韓國挨秦國最近,不先把它滅了統一六國的行動沒法開展。韓國實在是點背到家了。早在秦始皇太爺爺秦齊秦昭襄王時代,韓國就數次遭到秦國悍將白起的蹂躪,軍隊越打越衰,國土越打越小,到了秦始皇要拿它開刀的時候,它只解下洛陽到南陽的一小片地盤了。 鄭國渠的作用在秦滅楚的過程中發揮到極致。開始秦始皇輕敵,讓李信率領20萬軍隊去攻打楚國,結果李信慘敗而歸,沒辦法,只能把在家聽小曲的王翦重新啟用,讓他率領60軍隊跟楚國死磕。打仗到最后,拼的就是國力。雖然秦國也不是每仗必勝,但它失敗后很快就能恢復血量卷土重來,其它六國只能屢屢掉血,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歷史上并沒有記載鄭國的最后下場,不過他的結局應該會不錯。雖然鄭國本是韓國派到秦國的間諜,但他的確幫秦國完成了一件大工程,也算是功大于過。 |
上一篇:金耀石吊墜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