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姚賈和韓非的死有什么關系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大秦賦》讓很多人知道了那些在秦國統一之路上,并不是特別出名的歷史人物,比如姚賈,經常出使其他國家進行游說,而且最后都不負重任,達到了目的。而姚賈和韓非的死之間也有很大的關系,那姚賈和韓非又是什么關系,姚賈為何曾經向嬴政誣陷韓非呢?姚賈為人如何,他自己最終又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韓非之死的姚賈反擊說事情是這樣的:楚國、燕國、趙國和越國這四個國家聯合起來,打算組團抵抗秦國,姚賈打報告,秦王批條子,遂有出使四國之事。姚賈用重金賄略四國,瓦解破壞了四國計劃。回國后受到秦王重賞,認為這是個辦事的人。 韓非知道后就不爽了,就跑到秦王面前攻擊姚賈一是出身低賤,二是慷國家之慨,秦王給了姚賈申訴的機會,姚賈就說,我用財寶來賄賂四國,出發點是為了秦國謀利,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別人愿意和我結交,是因為大王給我的這個平臺,我代表了秦國的利益,離開了這個平臺,我啥都不是!另外雖然自己出身低賤,名聲不好,但是有一顆效忠君主的心,哪里像有些人,只會在那里說卻不做任何實際的事情,專門挑別人的毛病,也不知道他到底忠于誰。 姚賈果然是雄辯之士,說話有理有據,既捧了秦王,又表明了心跡,還說清了事實,最重要的是話里行間蕩漾著的赤誠讓人為之動容,此人絕非平凡之輩! 秦王認為姚賈的話非常有道理,更加信任姚賈,而對“挑撥是非”的韓非則殺之。 話說回來,秦始皇作為講政治的千古一帝,絕非平凡之輩,更不會“因憤怒而**”,所以這一條的理由也很牽強。
2、韓非的死和姚賈有什么關系史書上所描寫的只是當時人口口相傳的情況,而不是當事者的真實記載。《史記》和《戰國策》距離韓非子的時代超過一百年,又哪里來什么當事人的記載,只能從風聞傳說中采集資料了。可這里面有個細節必須關注,那就是韓非子死后的絕筆之作《初見秦》是由李斯敬獻給嬴政的。這說明直到韓非子臨死之前,他與李斯的關系還是很好的。否者他哪有心思些什么絕筆作,難道不恨李斯陷害他?所以這些史書的記載只能參考,真實的情況并非如表面上所示。 根據歷史資料的細節,推測當時發生的事情,可以認為嬴政派人處死韓非子,是不得已的選擇。韓非子雖然才華橫溢,但情商不高,而且性格比較執拗。他的思想雖然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但太過激進,甚至是極端和偏激。他在秦國推廣他的思想,雖然能夠為李斯等法家勢力爭奪話語權,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在韓非子的哲學思想中,中央集權和皇帝一言堂是重要的核心理念。而這個思想實際上是與其他學派最大的沖突,矛盾存在于不可調和狀態。其他與儒家、縱橫家、兵家、陰陽家等等為秦國統一效力,但都是在周朝的分封制體系內想辦法。唯獨法家走的是中央集權,而且韓非子還是其中最極端的理念。 從秦朝建立后,王綰與淳于越提出以分封制將秦國皇族和貴族功臣分封到東方六國的建議可以看出,分封制才是秦國長期以來的主流民意。說白了,大家給秦國效力,幫著打仗奪取六國地盤,目的就是想當個諸侯,有自己的地盤。如果法家搞成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這就讓秦國的貴族和各國的客卿都白忙活,這顯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而韓非子更極端,連朝政大權都搞成皇帝一言堂,這豈不是讓公卿大夫們的權利被剝奪得干干凈凈?而這些貴族顯然也不甘心當工具人,他們當初能將獨攬大權的商鞅干掉,難道不會逼嬴政弄死韓非子? 從韓非子和姚賈的矛盾來看,他顯然是個不知道收斂的人,而且執拗于自己的觀點。為了讓自己的想法成功,甚至不惜介入政治斗爭。姚賈賄賂各國權臣本與韓非子無關,韓非子卻插手揭短,這手臂伸得太長了。他不僅僅讓秦國貴族和各國客卿感到威脅,甚至給嬴政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嬴政正是團結全國力量干統一大業的時候,顯然不可能因為韓非子而搞得秦國四分五裂。因此韓非子之死實際上是嬴政為了平息眾怒而做的妥協,也是他不識大體,自作自受的結果。由此可以看出韓非子在理論上是很厲害的,但政治實戰的確不是其所長,所以才惹下殺身大禍。
3、姚賈是怎么死的姚賈:戰國時期魏國人,出身“世監門子”,其父是看管城門的監門卒,在當時社會根本沒有一點地位可言。他的經歷更是讓人非議,乃至于韓非后來稱其為“梁之大盜,趙之逐臣”。在趙國受命聯合楚,韓,魏攻秦,后來秦國使間,被趙國逐出境。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禮遇和賞識。當他奉命出使四國之時,始皇竟然“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劍”。這種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見。出使三年,大有成績,秦王大悅,拜為上卿,封千戶。 當秦國兼并戰爭到了最后關頭,其時韓、魏兩國已經瀕臨滅亡,齊國因其相后勝多收秦國賄賂,不設攻戰之備,楚、燕、趙、越等國想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秦王聽到這個消息后大為震驚,馬上命大臣商議,姚賈自愿出使四國,經過姚賈用重寶和巧舌在四國間周旋,果然四國都不肯出兵,而愿與秦國交友。四國的最后抗秦就這樣土崩瓦解了。姚賈回來報告成果,秦王大喜,封賈食邑一千租戶稅,拜為上卿,然后,秦王將四國各個擊破,最后統一中國。 韓非對此頗為不滿,就到秦王面前說姚賈的壞話。一開始攻擊姚賈用秦國財寶賄賂四國君王,是“以王之權,國之宜,外自交于諸侯”;接著又揭姚賈的老底,說他是“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認為重賞這種人是不利于“厲群臣”的。 秦王召姚賈質問,姚賈對答如流。說以財寶賄賂四君是為秦利益考慮,如果是“自交”,他又何必回秦國;對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隱諱,并列舉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為例,說明一個人的出身低賤和名聲不好并不礙于效忠“明主”。他勸秦王不要聽信讒言,于是秦王信任姚賈而殺了韓非(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并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王政在韓非入獄之后后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
上一篇:金耀石和黑耀石區別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