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為什么劉邦要選擇蕭何當丞相?為什么沒有選擇張良?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建立漢朝,除了他們各自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還離不開手下人的作用。在劉邦建立西漢之后,對于丞相的職位有些犯難。他想要選擇蕭何,卻又怕張良不滿,選擇張良,自己又不放心,最終還是張良直接推薦了蕭何,這才終于確定下來。那么,為什么劉邦更傾向于蕭何?他有為什么不選擇張良呢?
傳奇帝王劉邦從泗水亭長到皇權中心,一路進階白手創建了大漢百年基業。前202年,大獲全勝的劉邦舉行登基大典,當上了皇帝,并且分封異姓王,那么劉邦的丞相是誰?他最后結局怎么樣?劉邦的丞相是誰? 蕭何早年在秦沛任縣獄吏,后來劉邦起義之后,就跟隨劉邦,為劉邦制定政策,并且在楚漢戰爭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來又協助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 蕭何、張良和韓信都是劉邦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也被稱為“漢初三杰”。劉邦論功行賞,覺得蕭何應排在第一位,就封蕭何為丞相,定都長安,讓蕭何規劃和設計長安城。
可是后來,劉邦覺得異姓王侯的權利太大了,就費盡心思想著從這些王侯手中奪回權力。然后劉邦就根據計劃制造了一系列的異姓王謀反逃跑等事件,然后這些王侯就完全對劉邦構不成威脅了。但是一旦這些王侯的權利變小,丞相的權利就會明顯的大起許多來。 都知道劉邦最喜歡做過河拆橋的事情,他覺得丞相權利太大了,就尋找機會將蕭何治罪。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回到皇宮,蕭何就向劉邦進諫,提議要開放上林苑,讓百姓去耕種。劉邦一聽就怒,非要說是蕭何受賄,拿了商人的錢替商人說謊,還假借百姓之名,于是劉邦就把蕭何關進了監獄。
幾天后,有一些大臣問蕭何犯了什么罪,為什么會下獄?劉邦狡辯說:“原先李斯做秦國的丞相,凡是功勞都歸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擔。但丞相蕭何卻接受了商人的賄賂,替他們求我開放上林苑,刁買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于是,丞相的權利也被削弱了,而皇帝的權利大大得得到了提高。 在獄中的蕭何當然莫名其妙了,劉邦一直對自己倍加恩寵,為什么突然將自己下獄?與是他就召了幾個門客來出主意。有個門客一言道破:“就是因為丞相你的權利太大了,受到了百姓的擁戴,所以劉邦很不放心,不久就會將你滿門抄斬。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丞相您自污名節讓百姓罵你,才能讓劉邦放心。”
于是,蕭何就聽從了意見,不得已違心的做了一些偷奪民間財物的事情來敗壞名聲,劉邦聽說后,不但當事情沒有發生,還開恩釋放了他。當時蕭何已經60歲了,出獄后,他更加誠惶誠恐,對劉邦恭敬有家,為了不讓劉邦疑慮,從此他對國事也不多過問了。 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享年62歲,同年,漢惠帝劉盈繼位,而蕭何就繼續擔任宰相。這個時候,蕭何年事已高,但還是對漢朝盡心竭力,他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社會的情況,制定了九章律法,這九章律法,刪除了秦朝時律法的嚴酷、苛繁,這也是漢朝制作律令的開端。
張良與蕭何可以說是劉邦的左右手,為劉邦問鼎天下立下了許多功勞,在取得天下之后劉邦為什么選了蕭何做丞相,而沒選張良呢?論出身,張良不僅是韓國的丞相,他祖上五代都是韓相,張良耳儒目染,也是會的,如果韓國不滅亡,張良就是下一位韓國的丞相了,做丞相是張良家的老本行。 論才能,張良早期從黃石公處學《太公兵法》,習得文韜武略,在跟從劉邦后,斗智鴻門宴,使劉邦化險為夷;明修棧道,麻痹項羽;下邑之謀,構成了劉邦關于楚漢戰場計劃的重要內容,使劉邦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安撫韓信、彭越,令各路兵馬合圍項羽于垓下;勸劉邦定都關中。
《史記·高祖本紀》里劉邦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張良的才能相當于劉邦的首席顧問,為劉邦出謀劃策,用自己的智謀幫助劉邦取得天下。而蕭何的才能就是司法、行政、后勤方面。 所以治理國家上劉邦更偏向蕭何,不過張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這也是為啥后來蕭何要自污避免劉邦猜忌的原因。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4660.html
上一篇:商鞅為什么被處死 結局難以避免
下一篇:8k紙尺寸大小是多少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