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朱瞻基喜歡斗蛐蛐 為何歷史評價還那么高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明宣宗朱瞻基,在歷史上的名聲可以說還是非常好的,但朱瞻基卻有一個不太好的稱呼,那就是蟋蟀皇帝,因為朱瞻基酷愛斗蛐蛐,我們知道身為皇帝如果一旦有一些這種愛好,其實對國家來說不見得是什么好事,但是為什么朱瞻基被稱為蟋蟀皇帝,但是在歷史上的評價還那么高,還被評價為有文帝景帝的功勞呢?今天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朱瞻基喜歡斗蛐蛐斗蟋蟀是明宣宗的個人愛好,一個皇帝有一些個人愛好,并不影響其成為一代明君,明宣宗被稱為“促織天子”,主要是因為文學作品《聊齋志異》的渲染。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間,明朝的社會經濟出現了持續繁榮的景象,在歷史上被稱為“仁宣之治”,《明史·宣宗本紀》說:“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意思是說,明朝的仁宣之治如同周朝的成康之治與漢朝的文景之治。(www.ws46.coM) 明宣宗是明成祖的孫子,明仁宗的兒子,公元1424年,明成祖永樂皇帝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但是仁宗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病逝了,仁宗駕崩以后,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明朝的“仁宣之治”一共持續了十二年的時間,宣宗皇帝在位的時間占據了絕大部分。 明宣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外交上有鄭和第七次下西洋,軍事上加強邊備,延續了洪武、永樂以來的穩定局面,同時又改變了洪武、永樂年間重典治國、殺伐過度的現象,把永樂盛世繼續往前推進,“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稱“仁宣之治”。
2、朱瞻基的政策影響明宣宗時期制定的一些政策,深刻影響了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明宣宗對明朝歷史的影響,比明太祖和明成祖對明朝歷史的影響還要大。 洪武、永樂年間,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只是“參預機務”,并無固定的職權,宣德(明宣宗年號)年間,形成了“票擬”制度,內閣可以對送達上來的奏章作出初步的處理意見,再交由皇帝閱覽,由于內閣大學士已經對奏章作出了初步的處理意見,所以皇帝無需再一一批答,只需點頭同意就可以了,明朝內閣大學士的角色不過相當于皇帝的秘書,但是呢,由于明朝皇帝對奏章的處理依賴于閣臣的“票擬”,所以閣臣的權力如同漢唐時期的宰相,權力如同宰相,卻不能直接監督六部等中央行政機構的工作,所以,明朝的內閣輔臣有宰相之實,無宰相之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內閣沒有一個頭頭,為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團的黨爭的出現埋下了隱患。 內閣為什么不能設置宰相一職呢?因為明朝有祖制,不允許設立宰相。 明太祖時期,嚴防宦官干政,不許宦官讀書寫字,以免其窺探朝政,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明朝開始在宮中置內書堂教宦官讀書寫字,重用宦官,這就為明朝后世宦官干政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3、明朝和其他朝代的宦官干政其實,明朝的宦官干政與漢朝、唐朝的宦官干政,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東漢時期的宦官掌握了一部分政治實權,唐朝末年的宦官則掌握了一部分軍權,明朝的宦官完全依附于皇權,只掌握了奏折的批紅權,只要皇帝稍微勤政,完全自己可以收回批紅權。明朝宦官干政的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皇帝故意縱容宦官干政的結果,目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抗衡外廷的文官集團。 明宣宗時期,明朝形成了文官集團,皇帝依賴于文官治國理政,這對明朝的政治清明有積極的作用,后世所出現的消極作用,都是多種因素偶然疊加而發生的,并不單純由于明宣宗舉措失當而導致的,他也無法預見明朝后世的政局。 明宣宗之所以熱愛斗蟋蟀,是因為他的文化水平非常的高,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有諸如繪畫、書法、射箭等個人愛好,但這并不影響他成為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所以,明宣宗的功績,堪比漢文帝和漢景帝。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56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