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民俗>三國時期曹操征伐的烏桓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三國時期,曹操官渡之戰大勝袁紹之后,基本北方大局已定,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后來曹操采用郭嘉的計策,決定征伐烏桓打算徹底平定北方。后來通過奇襲的方式,大破烏桓,整個黃河流域以北都盡入曹操手中。那么曹操征伐的烏桓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呢?他們的根據地又是在哪里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烏桓”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又稱作“烏丸”。它與鮮卑一樣都是“東胡”的一支,公元前3世紀末,也就是秦末,東胡被匈奴攻破后有一部分遷居到烏桓山。根據考證,烏桓山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西北140里的地方。 漢武帝擊敗匈奴之后,烏桓臣屬于漢朝。于是漢武帝把烏桓南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駐牧,開始設置烏桓校尉,讓它代替漢朝北御匈奴。 ![]() 漢光武帝的時候,烏桓首領向漢朝朝貢,接受了侯、王、君長的封號。然后又率領烏桓從五郡塞外大規模南遷到塞內的遼東、漁陽及朔方邊緣十郡,也就是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扎放牧。他們分成了若干個部落,各自為政。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中曹操大敗袁紹,隨后袁紹便病死了。建安十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投靠今天冀東、遼寧一代的烏桓。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勢力,鞏固北方,在建安十二年發動了討伐烏桓的戰爭。 烏桓這個民族擁有游牧民族的特點——貴老賤少,也就是看重年輕力壯的人,輕視年老體弱的人,而且血族復仇之風盛行。 “血族復仇”又稱為“血親式復仇”,原來產生原始氏族社會時期,人與人之間以氏族為單位結合在一起共同面對外族,一個氏族成員流血就等于整個氏族成員的血,氏族的每個成員都有為其復仇的義務。 ![]() 正因為如此好斗,因而烏桓人的戰斗能力非常強,騎兵更是驍勇善戰,常常被征調參加戰爭。“二張”張純、張舉發動叛亂的時候,勾結的就是烏桓。東漢時抵抗匈奴,烏桓人多有參戰。 但是烏桓并非完全依附于東漢,即使是東漢最強盛的時期它也經常有小規模的叛亂。不過烏桓一直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曹操則終結了它統一的可能性。 建安二十三年,烏桓聯合鮮卑反叛,被曹彰、田豫打敗,實力再一次被嚴重削弱。烏桓后來被鮮卑所占領,殘留在故地的烏桓人與鮮卑融合,而遷徙到內地的烏桓人則被漢人同化。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716694.html
上一篇:韓信個人能力是否被高估
下一篇:絲瓜削皮嗎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