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歷史上宋應星有沒有剃過頭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宋應星是明朝非常重要的科學家,宋應星在農業和工業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可以說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事業。宋應星雖然生在封建時期,但他卻有著超前的思想和意識,他所著作的《天工開物》被認為是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近期,一檔節目上演了非常感人的一幕,是讓宋應星和袁隆平來了一場跨越百年的握手。但有關宋應星的形象卻在網上引起了爭議,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宋應星留過辮子嗎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他們都為如何讓中國人吃得飽飯而奉獻一生,鞠躬盡瘁。《典籍里的中國》節目中,極具創意的讓袁隆平、宋應星跨越300多年實現見面,引起無數人熱淚盈眶。然而這本是足以驚艷全國的文化盛筵,卻因節目中的宋應星先生身著的衣冠、發型,受到廣大網友的質疑。 網友稱:宋應星其兄廣州知府自殺殉國,宋應星拒絕出仕清,歸隱山水,到死入棺也是穿漢明服,何以辮子入棺收尸?網友們的抨擊,主要集中點就是在辮子上,網友們認為辮子是滿清入主中原后的產物,是清朝人的特征,而宋應星是明朝科學家不應該有辮子。那么問題也來了,節目組為什么要給明朝宋應星安上辮子,難道是節目組的編導歷史不及格,鬧了一個牛頭不對馬嘴的烏龍?
宋應星出生在1587年,正值明萬歷十五年,說宋應星是明朝人沒有錯,但宋應星比較長壽,他活到了清康熙五年(1666年)。而若我們把順治元年(1644年),滿清鐵騎入關拿下北京作為清朝的起點,1666年減去1644年等于22年,那么宋應星是足足在清朝生活了22年之久,那他的形象其實是存疑的。 主要是因為從個人情感上來說,給宋應星弄上辮子,是對他個人人格的一種羞辱。宋應星是典型的明朝讀書人,自萬歷四十三年起,心懷為大明江山社稷建功立業之心奔跑在科舉路上。
2、歷史上的疑問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大明江山陷入危難。但隨著五月,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大明滅亡的鐘聲仿佛停止。 此時的宋應星被薦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是介于省及府州之間的地區長官),且當滿清拿下北京城后,宋應星還特意撰寫《春秋戎狄解》一書,為反清戰爭做輿論工作。可以說在大明最危難之時,宋應星依舊竭盡全力為大明效力,希望守住大好河山。 然而事與愿違,南明朝廷在內斗之時,遭北方滿清政權猛攻,瞬間陷入土崩瓦解,宋應星的兄弟廣州知府宋應升在絕望中服毒殉國。對于宋應星來說,他跟滿清有家仇國恨,正因為如此,清朝官方多次招宋應星入朝為官,他都隱居不出。面對已經不可抗拒的局勢,宋應星選擇用避世,守住自己作為大明子民最后的驕傲。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三日,攝政王多爾袞在給故明內外官民的諭旨中下令:“凡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發”,是為剃發令,強制漢人剃發,改變民族習俗。 剃發留辮子,是滿清入主中原后,強制漢人做的民族習俗改變,并非自愿的民族演變,極具征服意味或者說是對漢人的羞辱意味。所以考慮到宋應星的反清情緒,我們給他加上辮子,無疑是給他頭上扣屎盆子,使其渾身不自在。 逝者為大,可能宋應星在那個時代迫于局勢,自己剃了頭發,但是他內心是不情愿,他也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以剃發之姿態出現在世人記憶中,出于尊重,給宋應星保留明朝衣冠,不失為一種禮貌。 《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