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湯和為什么可以善終?朱元璋為什么沒殺?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2)
|
在明朝眾多的開國功臣當中,湯和算是一個結局很好的了,他沒有死在朱元璋的刀下,而是自己最終病逝,得以善終。當時我們知道,朱元璋殺了很多的功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活下來了,湯和就是其中之一。那為什么湯和沒有被朱元璋殺掉,湯和之所以能夠得到善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湯和到底是有什么秘訣呢?下面就讓中睿百科網的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朱元璋殺功臣的原因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還是后來立的太孫朱允炆,都為人仁厚,性格偏軟,朱元璋當然不放心自己死后,還留下一幫戰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以為子孫后代的江山永固鋪平道路,防止再出來個陳橋兵變的趙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標進諫說:“陛下您殺大臣殺得太多,恐怕會傷了君臣間的和氣。”朱元璋聽了以后不說話,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來,將一根荊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撿起來,面對長滿刺的棘杖,太子覺得很為難。朱元璋說:“這根荊棘你拿不起來,我替你將刺磨干凈了,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所殺的人,都是將來可能威脅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們除了,是在為你造莫大的福啊!” 本來,湯和也屬“荊棘上的刺”,在必殺之列,可因為他的機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經驗”可圈可點,不無“考古”價值。 他對朱元璋有擁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資格還老一些。后來朱元璋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首領,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難免心里不服氣,而湯和雖“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在關鍵時刻,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這份功勞,朱元璋是一直認賬的。
2、湯和為什么可以善終他不爭功,能以平常心對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時,朱元璋故意降湯和一等,找個岔子只封他為侯,而其他同等條件的人都封為公的爵位。他卻很謹慎,從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繼續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時向皇上作出誠懇而深刻的自我檢討,這才被寬恕,幾年后進封為信國公。 湯和識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湯和傳》記“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也就是說朱元璋對掌握軍權的老臣開始不放心了,湯和就投其所好,與其等他“杯酒釋兵權”,不如自己主動急流勇退,于是,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和以間從容曰:‘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愿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 回家后他又低調做人,從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善待鄉鄰,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松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交地方官和鄉紳,不談國家大事,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這樣,他令人難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歲的高齡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幾個能善終的老臣,死后追封為東甌王,謚襄武,可說是備極哀榮。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盡所有功臣的,天網恢恢之下,湯和能成漏網之魚,確實是個歷史奇跡。可見,《明史》里說湯和“沉敏多智數”,絕非溢美之辭,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成了個“異數”。
3、湯和是怎么死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農歷正月初一,湯和到京師給朱元璋拜年時,得了急癥,不能說話。朱元璋即日親臨探視,長久嘆息之后,讓他返回故鄉。待湯和病稍好一點時,朱元璋又命人將他接到京城,讓他坐車進入內殿,設宴慰勞,關懷備至,并賜黃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湯和病情日漸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見湯和,便命他坐車前往覲見,朱元璋用手撫摸湯和,與他詳細敘談家鄉故舊以及這些年來興兵的艱難。湯和已經不能對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見此情形,淚流不已,厚贈黃金、布帛作為喪葬費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朱元璋下詔追封湯和為東甌王,謚號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