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清朝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人物簡介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3)
|
劉春霖生于河北省肅寧縣北石寶村,他們家世代為農,生活比較困難。劉春霖從小和父母在濟南生活,6歲被送往老家,8歲入私塾讀書,因劉春霖勤奮好學,得到老師的注意,此后進去蓮池書院,在這里劉春霖遇到了自己的恩師。對于劉春霖來說,他既是幸運的,但也是不幸的,因為他成為狀元的幾年后,便爆發了辛亥革命,清朝走向了滅亡。但他畢竟是有真才實學,到了晚年,劉春霖的經歷更是令人敬佩不已。
1、清朝的最后一位狀元劉春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所謂“第一人中最后人”。劉春霖善書法,尤以小楷為著。此外,劉春霖博學多才,在古文學、史學和金石學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 劉春霖是1904年的狀元。關于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狀元,其實這里面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在當時殿試結束后,主考大臣經過認真挑選,把入選的試卷按名次排列,呈請慈禧太后“欽定”。 當時內憂外患,慈禧正在準備70大壽,想從科舉中得到一點吉兆。就在她翻看試卷的時候,相中了一篇文章,字跡流利清秀,文詞暢順華麗。結果一看名字,頓時失去了興趣,因為這個人叫朱汝珍。
慈禧一見“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其實這兩位八竿子打不著,同時因為朱汝珍是廣東人,慈禧又想起了洪秀全、康有為等人,他們在慈禧的眼里都是叛逆,而他們都來自廣東。 慈禧對廣東沒有任何好感,于是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 借著慈禧又翻到了一篇,這就是劉春霖的卷子。“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寓意很好,慈禧認為這是大吉之兆,就這樣,原來的第二名的劉春霖成了頭名狀元。 而在第二年,科舉被廢除了,那么劉春霖就這樣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狀元了。
2、劉春霖晚年經歷1928年,劉春霖厭惡了北洋政府,相互傾軋、不辦實事的作派,憤然離職,賦閑在家,雖然不再參政,但是劉春霖依舊關心時事,他盡自己所能先辦學校,救助災民。在組建偽滿洲國政府時,時任為滿洲總理大臣的鄭孝胥想起了劉春霖,希望他能出任教育廳廳長。 對于邀請劉春霖,鄭孝胥非常有信心,一來他們都是清末立憲派,同朝為官是政見一致;二來,張勛復辟時,劉春霖積極支持溥儀登基。現在同樣是為了溥儀皇帝服務,劉春霖沒有理由拒絕。 然而,事實卻打了鄭孝胥的臉,“君非昔日之君臣,亦非昔日之臣”。劉春霖對鄭孝旭的提議嗤之以鼻,并宣稱與溥儀決裂。
“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日本成立了偽華北臨時政府。日本人又派和劉春霖同年的進士王揖唐去勸他,并許諾劉春霖當北平市長。做北平市長,這誘惑夠大了吧?王揖唐滿懷信心地登門,等到的卻是劉春霖的怒斥:軟筋骨的東西。王揖唐狼狽逃離。 第二天,日偽軍上門報復,抄了劉春霖的家,用刺刀逼著劉春霖一家離開。面對威脅報復,劉春霖絲毫沒有畏懼和絲毫動搖,漢奸,絕對不能做!拒絕了高官厚祿的誘惑,劉春霖徹底絕了仕途之路。幸虧寫的一首好字,晚年他靠賣字為生,倒也可以維持生計。1944年,劉春霖因心臟病去世,享年72歲。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