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韓非子死亡原因是什么
發布時間:2025-10-28閱讀(1)
|
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可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思想家,而且他還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上攵n非在當時影響力可是非常大的。暗示關于韓非最后的死因,其實一直都有不同的說法,目前一直都沒有一個確定的,不過很多都認為韓非的死是和李斯有關的,但是并不能確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韓非子死亡原因 目前,學術界對韓非的死因,持《史記》說的居多,但也有不同看法的,大致歸納為下列幾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韓非之死固然與李斯、姚賈有關,但關鍵因素則在于秦王的多疑?!妒酚洝泛汀稇饑摺返挠涊d實際不矛盾,前者講政治原因,后者談個人原因,決定者則是秦王。秦王為人“少思而虎狼心,”他對韓非學說的傾倒,并不能消除他對韓非的不信任。他需要的是能實現他統治野心的工具,不能充當這種工具的人,不論學問多好,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囚禁韓非出自他的本意,殺其人而用其學說,正符合這個統治者的性格。 另一種意見則以為:韓非的死因與當時秦韓兩國政治斗爭有關,并非李斯的嫉妒陷害。戰國后期,勢力強盛,秦欲擴張,韓首當其沖,對此“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表n國的“弱秦”計劃,開始是派水工鄭國到秦游說。抓住秦王好大喜功這一點,以興修水利來消耗秦之國力,但此事不久即敗露,且修建的“鄭國渠”不僅沒有“弱秦”,反而使秦更趨富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韓非親自出馬使秦以“存韓”,企圖把秦軍引向趙國并破壞姚賈的出使,李斯作為秦臣與韓非展開斗爭,談不上什么嫉妒。如果李斯是嫉妒,他又何必在秦王面前舉薦韓非,而且韓非死后,李斯還是多次提及“韓非子言”。嫉妒之說是司馬遷的個人偏見所致。 更有人認為:人們總把韓非視為愛國者,為“存韓”而死,實際上并不然。韓非和李斯都是戰國時代的縱橫游說之士,換言之就是政客。韓非到泰國去是與李斯爭權奪利,要說嫉妒之心兩人皆有,兩人鉤心斗角的結局則是李勝韓敗罷了。
2、韓非子生平簡介成就 關于韓非生平,因目前留存史料有限,未能清楚述之。韓非為韓國的宗室公子。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韓非有口吃之毛病。約前255年至前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后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 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于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約前247年至前234年間,韓非多次上書韓王游說,皆不為所用?!豆聭崱?、《五蠹》、《顯學》、《難言》等篇著于此時期。之后《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被秦王政佩服:“唉,寡人假如能夠見到這個作者,與他往來,就死而無憾了?!崩钏拐f:“這是韓非寫的書啊?!北阋詰馉帪橐{,逼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到秦國后,受到秦王政的欣賞,準備重用,李斯與姚賈怕秦王重用韓非,私下誣陷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勸秦王把韓非禁錮,又在獄中把韓非毒死。
司馬遷指韓非好‘刑名法術’且歸本于‘黃老之學’,一套由‘道’、‘法’共同完善的政治統治理論。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 秦始皇在初見韓非著作部份篇文內容就佩服地說:“寡人如果能見此人,與其同游談論一番,那就是死也都無憾了!”在韓非死后,當代各國國君與大臣競相研究其著作《韓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統一六國的帝業。 |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